【全面而深刻地“知”,坚决而科学地“行”,就一定能打赢脱贫这场攻坚战】 “‘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引起与会代表热议。 今年两会上,“脱贫”一直是个热词。前几天,一位德国记者用中文提问四川省扶贫工作引来关注,更有外媒这样评价:“中国是世界脱贫的典范”。两会上,代表委员为脱贫建言献策;两会后,各项工作部署推进落实。可以说,从两会观察脱贫,正可看到一个“知行相长”的过程: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样要“知行合一”:不断深化认知,持续强化落实。 犹记去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脱贫,勉励“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要求“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一年来,脱贫攻坚力度加大,去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今年两会,脱贫仍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关键词”,在湖南代表团详细询问十八洞村的情况,“精准扶贫”就是他在这里考察时提出的;在青海代表团关注“拉面经济”,要求“脱贫攻坚一定要扭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一以贯之的重视、念兹在兹的牵挂,正是因为“十三五”期间仍有五千多万农村人口需要脱贫,能否“不落一人”精准脱贫、准点脱贫,考验着执政能力、行动能力,更关乎全面小康的实现,体现“为人民”的根本旨归。要说“知”,这可能是最根本的认识论。 两会是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平台,代表委员关于脱贫的“头脑风暴”,让人看到思考的不断深入。“授人以渔”的产业扶贫可以“造血”,但能否“特色化布局”“差异化发展”?最强大的动力在社会,能否用政策调动扶贫的民间力量?“扶贫先扶智”,但“越到底层,越留不住人”,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引智、引知”?电商扶贫能再造“桃花源”,倘若没了交通扶贫、金融扶贫,“产业发展路”会不会变成“断头路”?这些,都是代表委员立足实际的观察与思考。不同地域、各行各业的真知灼见集体呈现,既有助于扶贫实践的推动与借鉴,也有助于扶贫理念的校正与微调。 要扶真贫、真扶贫,就要看到真贫、具备真知。能精确识别和管理贫困人群,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这不仅需要精准筛选、建档立卡,更需要长期关注、动态跟踪。但是,正如有委员所反映的,扶贫指标往往是平均拆解到县,贫困不贫困,是摁着计算器算,而不是挨个数出来,这难言“精准”;有些地方的确建档立卡了,但是还无法动态跟踪,大数据变成了死档案。缺乏对贫困的真知,“脱贫攻坚”只会浮皮潦草,“平均主义”“大水漫灌”就会登场,让扶贫政策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到2020年摘不了‘穷帽’就摘‘官帽’”,这是一位地方领导在两会上放出的“狠话”,彰显决心,更彰显脱贫之“重”。其实,群众的情况摸清摸透了,就不会忽视个体差异让“每户都十五只鸡鸭”;贫困动态监测到户到人,政策“精准供给”就容易到位;能坚持动态考核、精确管理,就不会出现有的县不肯摘帽、有的县大搞“数字脱贫”的怪现象。当然,这不能光靠立“军令状”,更需要各级各部门一起抓,尤其需要基层干部“跑起来”、主管部门“动起来”。 扶贫工作“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越往后成本越高,要啃的硬骨头也越多。据测算,未来每年的扶贫投入达2000多亿元,压力还可能更大;因灾、因病、因学导致的返贫,也可能随时发生。这不仅需要不懈怠的精神,更需要制度化的保障。在湖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他去考察过的地方,有关部门都派人进行“回访”,有的打招呼,有的不打招呼,“抓工作不能狗熊掰棒子,去过的每个地方都要抓反馈”。扶贫之路上,的确需要经常“回访”、时时“俯身”,才能让贫困人口真正走出贫困,而不是为了数字、为了政绩而“被脱贫”。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未来五年,是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关键一程。全面而深刻地“知”,坚决而科学地“行”,我们就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亿万人民的小康梦想。 |
相关阅读:
- [ 03-10]总书记“三度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诀窍”
- [ 03-10]坚决打赢精准脱贫这场攻坚战
- [ 03-09]习总书记“下团组”漫评④: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落实
- [ 02-19]脱贫攻坚检验“落实能力”
- [ 02-16]保权益促公平是农民脱贫的根本
- [ 02-03]不能坐视非法集资“洗劫”脱贫农民
- [ 01-21]切莫忘了思想文化脱贫
- [ 01-20]精准脱贫要找准“穷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