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封闭小区景观今后或许不会再出现(图片来源:网络) 开放住宅小区,别操之过急 符向军 推行住宅街区制,是中国城市发展“路线图”的重要图景,代表未来城市规划的既定方向。但是,打开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其实是知易行难,既不能简单划一,搞“一刀切”,也不能急就章,一蹴而就,需要各项配套措施的完善。 其一,要建立现代化、开放式的城市街区制,须先打破传统“圈地”意识下,城市小区和居民心中长期的“封闭”意识。从对住宅小区私密性、安全性的固有依赖,及由此形成的特定小区文化氛围,变为暴露式、开放式格局,居民原有的心理定势被打破因而开放旧有住宅小区,首先要做好宣传解释和引导排解工作,因势利导下做到逐步放开, 其二,开放已建成的住宅小区,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可“一刀切”。传统住宅小区,由于所处城市及市区位置的不同,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及其关联度也不同。在城市道路异常紧张、交通异常拥堵的一二线大城市,开放中心城区、特定区域的住宅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可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三四线中小城市或地处偏僻的住宅小区,本身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很小,简单予以“开放”,实际意义不大。[详细] 街区开放更需管理思维“重建” 刘建国 众所周知,对于小区管理而言,由于涉及到物权,往往业主会表现出强烈的维权意识。比如说,公共停车位的收费、物业管理费的收取等等。对于其他问题,业主则并没有表现出更多的热情。那么,在封闭式小区的模式下,小区的日常维护管理都依赖于物业公司,业主只是交钱买服务。不过,一旦小区被打开,无疑需要一种开放式监管治理思路。 试想,一旦小区成为开放式街区,则“陌生人”可以随便出入小区,小区监管治理的工作量明显增大,仅仅依靠物业公司无济于事。如此而言,业委会则必须承担更多的公共管理责任,不能再停留于之前的职能空缺状态。同时,小区一旦完全开放,还面临着安全防范风险,如何确保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都需要业主们的积极参与,从而筑起安全防护网。 开放式街区的推广,更需要开放式治理,而这更多反映在居民自治能力方面。在国外很多国家,开放式街区早就实现了自我管理模式,在方便公众享受城市资源的同时,也打破了陌生人的重重壁垒。如此之下,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街区的主人,从而建立明晰的权利和责任对等意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开放式街区所带来的利益。[详细] 本网热词:城市街区制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