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万家团聚。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些人的回乡见闻、返乡笔记等风行于网络。从“博士生的返乡笔记”“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再到真伪莫辨的“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牵绊无数人乡愁的“梦里老家”,忽然在网络空间成了令人忧心的苦难之地。 不可否认,部分返乡记的确道出了乡村中存在的一些真问题,诸如陈旧的风俗、相对落后的交通、不尽如人意的居住环境等,确实需要改善。在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同时,乡村不应沦为被遗忘的角落,需要引起更多关注,得到更多扶持。 但是探讨乡村的变迁,参照物的选取非常重要,否则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一些返乡笔记所折射出的乡村闭塞与萧索,是在潜意识中拿乡村与城市对比。在城乡差距客观存在的现实面前,乡村在很多方面当然不如城市便捷、繁华。 如果以时间为轴纵向观察,乡村的很多新风貌与新变化令人印象深刻。从许多家庭新修的房屋,随处可见的摩托车、家用轿车,到年轻人进城后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以及返乡创业带回的激情,都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涌动,成为改变农村面貌的动力源泉。而淳朴的乡情民风,依然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氤氲在浓郁的乡村年味中。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很多人来说,回乡寥寥数日的观察,注定只是对乡村的惊鸿一瞥,其所记录的也只是乡村的皮毛和侧影。过度聚焦于消极和不足,难免有失偏颇,绝不应漠视乡村的积极和改变。 尘世的乡村不可能远隔世俗纷扰,不可能白璧无瑕。在社会转型期,在视野、学识、履历不断翻新的“我们”眼中,那个承载着无数人乡愁的农村,也正承载着“我们”更高的期许。 城乡二元结构之下,诸多鸿沟和壁垒的消除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乡村图景与心中期冀的蓝图契合,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更需要我们付出汗水和努力。在“故乡今夜思千里”的时刻,静默而安详的农村依旧可以安放人们柔软的乡愁。让我们“饱含泪水”的故乡,尽管有着诸多不完美,却永远让我们“爱得深沉”。 新华社记者 梁建强 新华社武汉2月16日电 |
相关阅读:
- [ 02-15]“返乡日记”里,有更大的未来
- [ 02-03]“摩托返乡”也需要“供给侧改革”
- [ 02-01]“摩托大军”返乡需要爱相随
- [ 02-01]铁骑返乡,请让温暖一路相随
- [ 09-06]不必非得让富商返乡高价吃锅边
- [ 06-26]返乡创业激活希望的田野
- [ 06-24]鼓励“民工返乡”,城市准备好了吗?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