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e年,不抢红包枉过年?
2016-02-15 18:02:40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
一岁一新年,互联网时代会让过年发生怎样的变化?13日,蚂蚁金服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推出首份互联网新年生活方式报告,手机抢红包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年节新象。(2月15日《福建日报》) 别让抢红包大战“策划”了你的春节 亲朋好友在春节期间相互馈赠的风俗古已有之,宋谓“馈岁”,东坡有诗曰“鼎肉送子思,烝豚出阳货”。流变到后来,逐渐变成送迎红包这种简单适用的方式。而电子红包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在形式上是对之前“物物相馈”形式的重要突破,在年味越过越淡的今天,电子红包活跃于千家万户的手机屏幕上,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年味。但是说到底,喜气洋洋的红包大战背后却是一场策划良久的商业暗战。 今年春晚上,杨洋和佟铁鑫演绎的一首《父子》,和去年春晚的那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一样,都唱到很多人的心里,这两首歌无一例外的触动了深埋在我们心底的亲情。春节假期,对于一个离多聚少的家庭而言,无疑是最稀缺的时间。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因为今年春节时忙于手机抢红包,错过了多少不可多得的和亲人情感交流的时间? 特别是在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背景下,“和互联网同居的日子”已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好不容易到年底有一段相对空闲的日子,就应该更加珍惜,更不能让红包大战策划了你的春节。参与其中时应适可而止,对这种新的庆祝新年的方式的运用也应合理有度,切不可因为“入戏太深”而错过了在现实生活中和亲人情感交流的难得机会。>>>详细 其实,“抢红包”只是年俗变迁的缩影 如今,红包已经与网络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一种新的拜年方式。手持手机,不管是摇一摇,还是咻一咻,抑或是点一点,都可以让红包的发放更加便捷和灵活。由此,在春节假期中,很多人都热衷于成为“低头族”,对于抢红包乐此不疲,甚至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年俗流失的忧虑。 其实,这种忧虑微不足道。众所周知,正是伴随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最终衍生出了网络红包。对于过年来说,其本来的初衷和目的正是在于合家团圆、欢乐祥和,每个人都能在春节感受到更多的快乐。那么,不管是之前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还是相互拜年祈福,其最终的落脚点也正是在于寄予美好的希望。 应该说,对于网络红包来说,其流行和普及的背后,也具有同样的功能和价值。每个网络红包中,都包含了发红包者的浓浓祝福,而抢红包者也希望讨得好彩头,其寓意正在于此。唯一不同的是,网络红包与其他拜年祝福方式不同,由于其被手机所“绑架”,因此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讨论。其实,网络红包的兴起,本身说明了年俗习惯正在不断变化,传统年俗的传承和新年俗的脱颖而出,正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真实写照。>>>详细 精彩短评 不必担心网络红包冲淡了春节的情感体验 手机抢红包改变的不仅仅是经济层面和生活方式,更是对传统观念的革故定新。虽然网络红包也有技术上的缺陷,比如今年春节抢红包高峰期,支付宝因为抢的人太多一度崩溃。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人对技术的运用不同,抢红包的效果也会各异,比如有些人刷屏时间过长不但会影响视力,还会进一步“冷冻”亲朋好友间的情感交流等。 总之,“互联网+”一方面为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如果将滥用技术当成“人间正道”也不可取。面对电子红包这种新事物,只有学会包容、适应、运用,才能做到“役物而不役于物”,在促进传统情感体验的同时让创新的技术为我所用。(余锦雄) “抢红包成新年俗”是传统民俗的失落 抢红包占领了年俗的领地,是传统文化的失守。春节期间我们除了能打开电视机之外,还有什么娱乐项目?在富裕的年代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实比以往还贫困。当抢红包成为唯一新年俗的时候,我们失落的传统文化是否还能有寻找回来的时候?(郭元鹏)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