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8年风雨路:跨越文明的发展坐标

2016-01-22 13:47:36 朱敏 丁飞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王海云   我来说两句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对于天津泰达,是从一个文明古国到另一个文明古国的发展坐标。上世纪80年代,泰达在渤海之滨的一片盐碱荒滩上起步,创下了中国开发区的一个奇迹。十几年后,在非洲北部苏伊士运河的南口、红海西岸,泰达面对的,又是一片戈壁滩。

张秉军说,苏伊士地区和天津地区极为相似。也是离首都100多公里,毗邻着一个港口叫因苏哈那港;在它的边上也有一个大城市,叫苏伊士省城;另外,它的地貌也是一片戈壁滩。当年的天津就是这样的,当时国家决定在那建设开发区。

在沙漠戈壁中建设经贸合作区,是两国领导人的主意。1998年埃及总统访华,考察天津开发区后请求中国助力埃及经济;2008年中非合作论坛,中国提出在非洲建立6个开发区,其中一个,就是埃及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当年泰达中标,项目启动建设。

然而,纵使地理条件差别不大,毕竟是在另一片土地上开发。埃及和中国,大到基本国情、政策法律,小到文化风俗、生活习惯,都有着太大的不同。合作,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张秉军说,基础设施差、安全隐患多、人员效率低,简直是“到处不适应,天天有困难”。

张秉军回忆,发一个传真都很困难,更不用上网了,打电话也是比较贵的。高速公路从开罗到苏伊士,就一条,还经常有断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