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民告官,莫以数字论英雄
2016-01-19 08:51:15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
2014年岁末,全国首家跨行政区划法院在沪成立,至今已运行满一周年。公平、公正、依法审理“民告官”案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年中,所受理的政府成为被告的案件有242件,而2014年告市政府的案件仅13件。不过,记者了解到,根据法院提供的数据,政府的败诉率为零。(1月18日 《京华时报》) 全国首家跨行政区划法院(上海三中院)运行足岁,其“民告官”案件成绩单如期发至公众手中。看着这份成绩单,相信很多人都会像我一样,对里面的数字又爱又恨。爱的是:2015年审理“民告官”案件242件,同比增长1761.53%;恨的是:政府败诉率为0。在脑子和心脏都变得不太正常之余,我倏地想到,审理多寡、胜率几何都不过是“法院GDP”而已,群众满意才是永恒的硬道理。 当然,我非是有意消解近两千点的案件审理增长率,也无意回护“吃鸭蛋”的政府败诉率。毕竟,无论是出于对法治精神的坚持,还是出于对群众利益和政府形象的维护,“民告官”案件多审总比少审强。同样道理,审判结果依法即可,既没必要迎合大众口味,也没必要向官方谄媚,政府败诉率几何不在法院考虑之列,即便为零也未尝不可。 然而,法院的超然并非漫无边际,官方的面子和原告的预期可以不顾,该怎么判就怎么判;案件数量的多寡也可以不顾,有多少就审多少。但有一条必须锱铢必较,那就是——群众的满意度。具体说来,在“民告官”案件中,若民胜官败,判决结果的执行能否迅速落实并“足斤足两”;若民败官胜,群众能否心悦诚服,不再申诉或者上访。我想,这才是判定小至上海三中院、大至全国“民告官”审理工作是否圆满的标尺。 要做到这一点,单凭庭审伊始的特殊“法律释明”,以及宣判过后的“通俗语言”解释,显然是不够的。这也间接解释了当事人为何在听完法官的解释后,依旧叹气摇头,并表示还要考虑一下上诉。我想,或许只有引入判后回访和满意率调查机制,将群众是否满意、矛盾是否化解和所涉问题是否顺利解决等法庭之外的情况调查清楚,并将之作为“民告官”案件审理工作改进提高的依据,才能真正论出英雄、干出水平。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