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变成吸引注意力的大磁铁,我们进入“生活在别处”状态,带来的一定是坏事吗? 看新闻,看到很有意思的一件事:80后夫妻睡一张床,恨不能头挨着头、脸擦着脸,却常在微信里互道晚安。媒体还报道了聚餐时大家各自玩手机的状况,身在桌边,心在天边。最后总结出一个病叫“现代交流症”。言下之意,手机把现实感情冲淡了。 这样的事,我也听北大一名教授聊过。他概括为“普遍的走神”:每个人同时生活在两个地方,既在物理世界,也在手机世界。心理亲近性甚至大于物理亲近性,几乎所有人都在走神。 看到这儿您可能会皱起眉头:这咋办?怎么纠正?我却想说:为啥一定要纠正呢?当手机变成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大磁铁,我们进入“生活在别处”状态,带来的一定是坏事吗?本质上说,这是新技术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进而改变了人们交往、联系的方式,改变了社交路径。 首先,甭管看惯看不惯,挡不住。新技术不是新技术,而是母技术,改变的是人们沟通的地基。移动互联网早就成了我们学习、工作、会议、支付、理财、娱乐的快速通道,抢火车票用手机、交水电费用手机,连我们颤颤巍巍的爹妈都学会在朋友圈发养生鸡汤了,移动生存已经是大众的生存方式了,怎么挡?好比不坐车,非骑马,小区你都出不去。 其次,又何必挡?网络和现实不是彼此为敌的关系,而是一种叠加状态。碎片化接受信息不利于知识传承?不要紧,手机看看即时信息,留出长段时间学习经典,这不就两便了嘛。容易冷落眼前人?也可以两便啊。微信说晚安,可以亲口唤起床不是? 有一首诗叫《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还有首诗写,轮船开不进童话,帆船可以。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大家有些头晕目眩,在审美上回望农耕岁月的静好,这当然可以。然而,一代有一代的环境,通衢大道驷马安在?太平洋上帆船几何?我们必须学会适应,动中能求静,火中开金莲,在新的路径下,重新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 从前慢,很好;如今快,也不错。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