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网上购物、分期付款等的时新消费方式,显然不可能将大学生当作“屏蔽一族”。所以,社会上的网购“剁手族”现象,或多或少也会出现在个别大学生身上。但纵然如此,也不宜动辄用“襁褓思维”来应对大学生的过度消费之忧。我倒觉得,大学生适度接触消费信贷,反而有益于他们尽早认识和防范“贷款剁手”。 大学生能否成为消费信贷的吸引和拉拢对象?对此问题,反对者的一个惯用理由是,大学生大多缺乏赚钱能力,还款能力较低,所以即使贷款给他们,也不应该收取高利息,倒是那些盈利和还款能力强的大企业、大公司,才应让其多付利息。然而,按着“在商言商”的标准,利率和风险是对等的,还款能力越差,理应支付更高的利率。不过,事实却是,一些分期购物平台给大学生的借贷利率,要低于小贷公司给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借贷利率,这说明大学生正常的生活费来源,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平均信用水平。 再者,轻易可得的消费信贷,会不会造成一些大学生的盲目贷款和过度消费?对此也应一分为二地来作分析。大学生有一定消费能力,但经济来源大多有限,这种信贷特点,办贷公司当然一清二楚,所以其给大学生的贷款额度通常也不会很高,由此也大大降低了信贷风险。至于在多种消费信贷面前如何货比三家,求得最低或最适合的利率,相信凭着自身拥有的知识,多数大学生是不难做出恰当选择,并且顾及风险“可控”的。 别用“襁褓思维”看待“贷款剁手”。还应想到的一点是,大学生已然进入了“成年人”的行列;对于消费信贷的把握与控制,学校里若是不实践、不磨炼,将来到了社会上,同样也得有个“学习”“取经”的过程。倒是从现在逐步学着“贷”起来,肯定要比以后走出校门才去“试水”,其风险要小得多了。这么想来,极个别“贷款买苹果手机,以至利滚利”的例子,最好也莫刻意渲染,并炒得“风声鹤唳”。 通俗地说,对于大学生消费信贷少些“襁褓思维”,最好还是抱以“不鼓励”也“不反对”的平常心。这当中,若说怎样提供一个相对稳妥的外部环境,我看还得靠有关部门从加强监管入手,着力消除经营机构隐匿风险的过度宣传,使之信息透明、风险明示,并及时打击和剔除那些诱导坑人的“害群之马”。 |
相关阅读:
- [ 11-04]不良贷款猛增 降准龙头要收紧
- [ 10-13]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不是中国版QE
- [ 09-23]公积金异地贷款会不会知易行难
- [ 09-01]扶贫贷款也要控制风险
- [ 08-27]贷款评估费
- [ 08-06]助学贷款 请勿拖欠
- [ 07-31]拒给福建人贷款是信用体系缺失的牺牲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