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家乡,走进城市,是多少农民工向往的生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就是要着力打破农民进城的种种体制障碍,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户”。然而,近日四川省统计局对成都、绵阳等9个城市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显示,53.8%的受访者不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 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并不是要让所有农民都成为市民。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因为外在原因而不愿意农转非的农民。有专家认为,农民工不愿农转非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作出的理性选择。现代社会条件下,想要成为一个市民是很不容易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高房价问题。按照目前的房价水平,想要在城里拥有一套住房,单靠一个农民打工收入,几乎不可想象。即便倾尽一个家庭多年所有,在城市拥有了一套房,由此带来的生活成本问题,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压力。而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仅带来了规模效应,也在事实上给农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从经济角度分析不愿农转非问题,确实符合很多农民的现实考虑。这也提醒我们,在发展上必须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努力降低农民融入城市的成本。针对一些农民有着土地情结,以及把土地作为最后保障的心理,也需要进行制度探索。 除此之外,还要看到影响农转非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文化融入。现在,很多农村父母随着子女来到了城市,但时间不长,他们就感觉到了不适应,甚至千方百计地想要逃离城市。对于这一现象,常常被简单解释为是农民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而很少有人想到,城市在规划设计上存在着先天不足。 从整体上看,目前的城市规划基本上是西化的和年轻化的。这种规划设计思路,一直受到质疑和反思。城市高楼化带来的影响,尤其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生活观,不能满足多元多样的现代生活需求。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社会,人际关系往往表现出熟络和热闹一面。事实上,对于现行的城市布局,就连很多在城市里生活多年的人都表示了不适应,农村人会有怎样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事。 城市是人的城市。一个宜居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多样性的城市。从文化上讲,乡土社会并非一无是处,乡土社会和乡土文化的一些优秀成分,完全可以在城市得到体现和发扬。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考虑到乡土文化的一些特点,如果更加注重人的交流和生活,这样的城市对农民就会有吸引力,这样的城市其实也是城里人期望的。 农民不愿市民化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在城市发展中,更多关注人的生活,关注农民的文化需求,才会激发农民融入城市的热情。(福建日报) |
相关阅读:
- [ 12-30]房地产去库存事关经济“一盘棋” 让农民工市民化
- [ 12-29]美国农民争种中药材 创3亿美元潜在商机
- [ 12-28]湖北一农民痴迷画毛泽东 20年画200幅伟人像
- [ 12-27]农民工为啥不愿“农转非”?买不起房 舍不得地
- [ 12-25]农民工回乡创业遇尴尬:政策虽出台 平台对接仍欠缺
- [ 12-25]乌克兰农民抬“猪棺”抗议国家预算变化和农业税务条例
- [ 12-25]农民收入首次破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降到2.9∶1以下
- [ 12-22]漏油污染困扰陕北农民:水要撇油后搁两三天才能吃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