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仿冒名人名言背后的社会心态须反思

2015-12-14 10:12:26光明日报来源:光明日报责任编辑:林雯晶我来说两句

近日,一篇名为《中国精神的堕落,始于教师队伍的奴隶化》的文章在网上流传,文章公开抨击中国教育制度,不少网站将作者署名为资中筠。12月8日,著名学者、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资中筠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表声明,对上述网传文章予以辟谣,声明这篇文章纯属冒名。

印象中,这应该不是资中筠第一次就“被发言”“被署名”进行辟谣了。而类似的名人名言被冒充,要么被移花接木,要么被断章取义的现象,在网上比比皆是,众多名人都有屡屡“躺枪”的经历。

作家梁文道就曾讲过一个故事,因为经常被上图书腰封,他曾致电出版社,得到的答复是:“全中国不止你一个人叫梁文道!”如果说这样的冒充,始于营销利益的推动,那么,名人名言的流行,乃至“不辨真假照单全收”的公共话语生态,显然非经济利益所能够全部解释的,其背后所凸显出的某种社会心态,更值得辨析。

不管是网上以讹传讹如资中筠的“发言”,还是被包装成如“哈佛大学校训”的励志语录,其实都很难让人明辨是非,更多是迎合了不少人心中的一种既有情绪。大多数人看了这些“大快人心”或是“滋润人心”的“名言警句”后,只是在那一刻得到了情绪上的快感,转发、点赞后就随之抛诸脑后。

虽然很多被伪造的名人之言,其始作俑者已经很难考证。但很多时候,具体是怎样的话反而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说的。只要是名人,就被视为是为自己代言,至于真假反倒成了第二位。一些人对此现象的一个辩解就是,“反正说的有道理”。然而问题在于,且不说冒名现象对名人名誉权的侵害,一旦撇开话语背后的具体情境,话语本身的合理性就已经大打折扣。甚至一些名人的形象和价值立场就是通过一些被强加的语录来塑造的。

说到底,不辨真假,推崇“名言”,都与个体价值和独立人格意识欠缺有着很大的关系。至少一个习惯独立思考的人,不会轻易陷入那些可疑的名人名言中而不自知。这方面我们的一些教育观念应该有所反思。有人就称当下的中学生作文中,可能是虚假名人名言最大的诞生地。这看似只是一种道德上的瑕疵,但其实是思想浅薄和独立思考欠缺的一种体现。而一离开名人名言,就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社会整体思想状况恐怕不容乐观。

若习惯了仰仗他人的名言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示自身的存在感,到了最后便也很难说这种被名言表达出的情感到底是否还属于自己,它只能进一步弱化人的独立意志和思考能力。不妨说,一个渴望独立思考的人,一个推崇思考价值的社会,首先就得从辨析和抵制不明来历的名人名言开始。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