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和国家卫计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不再将职称外语作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申报的“硬杠杠”;同时,对论文、科研要求不做硬性规定,评审标准更侧重于基层医生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引导医生回归临床。(11月26日《人民日报》) 人们呼吁、期待已久的基层医生职称评审脱钩外语、论文、科研的政策终于落地,这不但体现了有关方面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勇于改革的精神,更是给基层医生发放的一个大“红包”,这不但可以让广大基层医生从长久以来苦恼、尴尬的职称外语考试、医疗论文发表等煎熬中解脱出来,还能让他们更加专注于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等的诊治和医疗,谋利于群众,对改变我国广大基层医院人才“招不来”、“留不住”、“医不好”等痼疾具有明显的正能量,值得肯定和期待。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外语成绩和发表论文作为医生评职称的一项刚性要求”不仅仅是强加于县以下基层医生,也是强加于县以上一线医生的一种不合时宜的制度。 作为基层一线参与具体医务的医生,其主要职责是应对众多具体、细微、繁杂的病人和医疗诉求,无论精力和条件都不利于论文的写作和发表。相对于专业的医疗研究者而言,把外语成绩和发表论文作为全体医生评职称的一项刚性要求,对一线医生而言是不公平的。而就公平公正而言,取消这一刚性要求,城乡医生都是应该同等享受的。 从另一层面讲,不管是外语成绩,还是发表论文数量,并不与一线医生的医疗能力好坏高低必然相对应。外语好、发表论文并不代表一线医生的医疗能力就一定好或强,反之也一样。硬要把外语成绩和发表论文作为一线医生评职称的一项刚性要求,对具体的医疗工作没有多大用处,这种考核既不科学,也无必要。 因此,取消“把外语成绩和发表论文作为医生评职称的一项刚性要求”,是所有一线医生的内在需求。如今,只把这项福利给了县以下基层医生,对其他医生也是一种不公平。 去“伪”存“真”,让陷入职称评定尴尬境地的一线医生轻装上阵;剔除“花架子”,亮出“硬把式”,让职称评定回归主业,回归本源。所以说,取消“把外语成绩和发表论文作为医生评职称的一项刚性要求”的政策,不应只在全国县以下医生中推广,还要进一步扩大范围到县以上一线、没有科研等特殊任务的医生中去。 当然,一线医生评职称用实绩来说话,不把论文、英语作为“硬杠杠”,并不代表这些医生可以忽略学习,相反,注重自身学习、提升技能、注重医德医风养成依然是医生的永恒课题。相关方面还要为这样的学习提供环境和方便,甚至采取有效手段辅助措施促进这样的学习、自律和监督。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