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科学公园规划经广州市规委会审议通过,这座拥有6000多年历史的遗迹有望不再“杂草丛生”。该遗址是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吴尚时1937年发现的,距现状海岸线上百公里,它是世界公认的最深入内陆的古海岸遗迹,而且是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 你能想象吗?6000多年前,七星岗以外还是一片茫茫大海。还要再过4000多年,才有“广州”的出现。什么叫“沧海桑田”,什么叫“天翻地覆”,人生短短几十年,算得了什么,即使不是文青,站在古海岸遗址旁,你也不免感慨系之。就这么一个不可多得的自然遗产,被专家发现近80年,如果不被提到开发日程,有多少人知道有这么一个好地方? 随着“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科学公园”的立项、建设,广州又添了一个科学公园、科普场地,为广州科普再添一个好去处。通过遗址展示与科普配套,让市民了解广州自然变迁,不忘“来时路”,更开眼界、增长见识,一举数得。提到“科学公园”,笔者好奇地搜索了一下,广州其实有一座以“科学”冠名的公园,是建成于1985年10月、座落在太平镇中心105国道边的“广州市北回归线科学公园”。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听说过,没到过。进一步追问这样一些问题:今年你到过科学馆或科普场地吗?你到过多少个这种高大上的地方?你的科学素养及格吗?面对这些问题,你汗颜没? 据市科学技术协会去年发布的一个调研称,广州民众对科普活动参与程度不高,兴趣低。广州民众参观过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比例为38.6%,低于上海的63.9%、北京的58.6%、杭州的41.4%。市民对科普活动兴趣低,固然有主观因素,广州人比较务实,对实用程度不高的信息不太关注,有没客观原因呢?科普投入是否充足、科普场馆是否足够、科普内容是否足够丰富、科普活动是否多元……都是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其实,广州科普场馆并不少,本报也曾细数过,许多地方可能民众听都没听说过,更不要说去参观、学习。譬如说抗震实验室、印刷博物馆、陈李济博物馆、药用植物园、人体博物馆等,相信了解的人不多。 科普建设一方面要增量,增加科普投入,利用广州丰厚的高校、知识资源,因势利导,新增科普场馆,“古海岸科学公园”的立项、建设就是佳例。另一方面在存量上做文章,对现有的科普场馆进行充实、改造,使之功能更臻完善,更加符合科普定义。与此同时,不妨加大宣传力度,对现有科普资源进行有效宣传,提升公众的认知度。还可以通过有策划、有组织的科普活动,如“科普一日游”、科普进校园社区、学生科普大赛等,扩大科普影响力。 广州发展新经济、知识经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科普是基础,需要充分发掘、利用科学资源,加大“推普”力度。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