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代溪镇官岭村,88岁的孙方灯坐在栅栏上。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农村自然村“空心化”,中秋不提团圆之事,并非是福建屏南的独特“风景”。据九三学社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村有四分之一的住房常年无人居住,农村常住人口每年以1.6%的速度在减少。可见,我国虽然是个农业大国,但农业人口却在急剧减少。特别是,农村的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劳动力“青黄不接”、农业“后继无人”的情况,在各地相当普遍,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因此,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固然重要,但鼓励和支持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显然更重要。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中国人饭碗装中国粮”,就是要保证中国人吃中国粮,这将成为当前和今后做好“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虽然我国一直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但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已跌破90%,我国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已成常态化趋势,令人堪忧。特别是,一边是粮食生产供不应求,一边却是各地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加之城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演变成了农业“非粮化”,再次敲响了粮食安全警钟。 “无商不富,无粮不稳”。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粮食仍然紧缺。特别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有的农民改种经济作物,更多的农民“洗脚上楼”去打工经商,种粮户呈下降之势。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因此,在解决“粮贱伤农”问题的同时,国家和地方要迅速拿出应对措施,规范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有序转移,避免城市农民工过剩、农村土地却无人耕种的“错位”现象发生。再者,国家应制定更直接、更优惠、更实在的“三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减少种粮成本,感召和吸引更多的青年农民回乡务农,科学致富。 特别是,农村“空心化”,倒逼农民“职业化”。2014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提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仅首次提出了“职业农民”的角色定位,使农民由过去的“身份化”,向现在的“职业化”转型。可以预料,当农民成为一种职业,新的理念、经营知识等,将会培育和造就数以亿计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从事粮食生产和产业经营,开创农村新天地。 |
相关阅读:
- [ 03-20]空心化农村如何“养活中国”?
- [ 03-08]单纯减税难解实业“空心化”
- [ 06-29]警惕人口分布“空心化”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