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拒绝污染 “上山下乡”

2015-09-06 07:23:34赵永平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扎牢环保篱笆,守住生态红线。要消除农村环保监管“真空”,让农民有渠道向“污染下乡”说不】

一边是连片的庄稼绿意盎然,一边是污水、垃圾臭气熏天。在河北某县看现代农业,这样的情景让人愕然,种出来的粮食谁吃?这里的群众怎么生活?

租地的大户回忆,小时候家乡是有名的洼淀,水多、鱼多、打粮也多。这些年,城里的不少小化工厂搬下乡,人们有钱了,但淀干了,水臭了,鱼没了。不少村民搬进了城,留下上千亩地,他只能一个人种起来。

大户的无奈背后是残酷的现实,一个曾经青山绿水的村庄凋零了。忧心的是,这并非个案。目前经济正在转型,随着环保门槛越来越高,执法越来越严,一些污染企业在城市待不下去了,变着法子“上山下乡”,工业污染向中西部转移、向农村转移成为突出现象,不少村庄成了新的“生态灾区”。

事实上,污染“上山下乡”严重的地方,往往是经济落后、有上项目冲动的地方,有的千方百计要税收,吸引纳税大户“饥不择食”,不惜引进污染企业。政府要政绩,企业图利益,而广大农民又是“沉默的大多数”,难有话语权。于是,污染企业纷纷落户监管薄弱的农村。值得警惕的是,新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中,十多年前关停的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等“十五小”行业,在一些地方又卷土重来。这样“先污染后治理”的代价太大了!

污染“上山下乡”,对农村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农村不仅环保设施薄弱,而且生态环境脆弱。据统计,全国开展环境整治的村庄比例只有10%,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状态。这些年,随着工业污染积累、迁移,一些乡村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曾经的青山绿水变成秃山黑水,土壤污染,地力下降。试问,经济指标上去了,但生存环境污染了,这样的发展有何意义?

碧水蓝天是人民幸福生活的环境底线。农村环境关系几亿农民的生存安全,也关系城乡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农村和城市生态是一个整体,如果土地污染了,水污染了,城市人难道能够独善其身?从这一点说,牺牲农村环境换发展,这样的代价,谁也无法承担。

防止污染“上山下乡”,必须扎牢环保篱笆,守住生态红线。首先要严格执法,消除城乡之间的环保差别,消除农村环保监管“真空”,将问责制度纳入农村环保执法中,摒弃片面的“唯经济增长论”。另外,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把钱用在刀刃上,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制度与政策。再有,加强农民的环境保护话语权。农村是农民生活的地方,在农村建工厂、上项目,对环境有何影响,应该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有渠道向“污染下乡”说不。

建设美丽中国,农村不应该缺席。保持那份记忆中的田园风光,留得住农村绿水青山,记得住浓浓乡愁。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