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最新原创> 正文

服务员开水浇顾客,有话为何不能好好说?

2015-08-28 10:55:00李晓亮等来源:东南网综合责任编辑:林雯晶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被烫伤的林女士(图片来源:网络)

24日,温州29岁林女士和家人在一火锅店就餐时,要求服务员朱某添汤被拒,双方发生口角。随后她发微博点评火锅店态度恶劣。不久,朱某突然端来开水,对林女士迎头浇下,导致林女士全身42%重度烫伤。目前,嫌犯朱某(17岁)已被刑拘。

我们何时开始丧失“有话好好说”的能力

李晓亮

“开水浇头”的服务员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拘。林女士全身42%烫伤图,更是触目惊心,任你铁石心肠也不忍直视。矛头自然指向“下狠手”的少年:一未成年人,为何如此决绝,不惜出手伤人,又犯法伤己?事发前,有何言语冲突,让素昧平生的两人能闹到这种程度?是何过激言行,导致临时起意、“怒从心头起”的行为失控,终酿恶果?

当事人被刑拘,未成年人终将付出代价。回头看惹事的微博,也是可供分析的重要线索:“×ב火锅’,服务态度恶劣!让他加个汤,还说汤很多,那是不是要等汤烧干了你在(再)加?让找经理还说无所谓,你找谁都没有关系!这是混社会啊,吓死人了。”

“混社会”等表述显非理性的就事论事态度。监控视频没声音,不知发微博前,双方沟通是否有效,有无信息不对称?是否因为现场嘈杂导致难以及时听清服务呼叫,或高峰人多,服务人手紧张,暂时怠慢所致?也不知双方交流在语气、脸色方面,是否都不甚和悦,让对方误读?反正,微博投诉,是一方认为交流失败,差评投诉,另一方则觉得对方过于挑剔故意挑事儿,小题大做。互相拱火,最后难以收拾。若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互谅互敬,有话好好说,各让一步,断难闹到如此地步。

普通市民的微博,说是曝光,更像是对火锅店股东的精准投诉。而该店股东“张记茶楼”的表现多有不妥,事后虽迫于压力道歉,竟只是卸责式的舆论灭火,将罪责全推到服务员头上。我们心疼受伤女士,而一个未成年人的“癫狂”之举,也令社会痛心。何时起,我们开始丧失理性沟通的讲理能力?有话不会好好说,一时不忿,不是差评就是投诉;一时委屈,就可能冲动犯罪,“恶向胆边生”?

除那股东毫无悲悯人文关怀的极端管理外,再看之前媒体报道的闯祸小孩父亲的表现:他接儿子电话,第一反应——“当时就骂了”,面对记者“骂儿子不长进”。离异之家,留守儿童,爷爷养大,和父亲接触少。父亲似只会简单粗暴“打骂‘教育’”。最新消息,当事人接受采访也佐证了这一点,爷爷去世后,他就“谁都不信”了。这次情绪失控是因一句脏话:她一句粗口,触动痛点,瞬间失去理智。(《钱江晚报》8月27日)

单亲不是肇事借口,犯错特别是违法犯罪,总要付出应有代价。从受访言行来分析,小朱当时的行为几近偏执甚至病态。这自然难讨好舆论,未必能收获同情,但这个就算是孤案标本,也有剖析意义——服务与被服务一方,都不会好好说话,没有应有的理解沟通、平等尊重。遇事只会吵骂,甚至打架,以此事为例分析下偶然背后的必然:家庭是最小社会单位,父子间缺少理解和沟通,憋屈过活。摩擦矛盾日积月累无形发酵聚变,总会哪天在哪突然爆发;外出打工,又遇只讲狼性法则考核的股东。没有互让和解只有互欺,这次或是偶然,但这条成长轨迹却暗藏太多悲剧性必然。

社会成员,如何对话,好好说话,遇事讲理,而非只知打骂攻讦,这一个案背后的家庭教育、职场法则和社会心理的共同病灶,都需要我们正视。(中国青年报)

更多观点:

火锅店里,最缺的是温暖和尊重

服务员开水浇顾客,一种变态的叛逆

弱者的暴戾需要同情更需要反思

陌生人社会如何自保?

开水浇头,餐饮业入职培训堪忧

被烫伤的林女士(图片来源:网络)

火锅店里,最缺的是尊重

高路

温州火锅店泼开水的悲剧上演了人性恶的一面,而火锅店外的风波则见证了人性的复杂。泼水的男子受到了谴责,被泼的那位女子也没能逃过质疑。有人说出粗鲁、势利、歧视,甚至还有活该之类逾越底线的话。

对一个受害女子,这样的责备既不客观也不人道。话也许说得不好听,但这些话跟她受到的伤害是不成正比的。言语上的冲突有时候也没有办法跟实际上的伤害划上等号,它们在法律上承担的责任也是不同的。对付不好听的话也有合理的维权方式,法律对此也不是没有明文规定。因为说了难听的话,就要泼开水,于情于法都说不过去。如果说伤人的人没有底线、受伤的人缺点文明,那么这种混淆是非的说法同样也失掉了底线。

如同质疑者说的那样,这起事件中确实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男子固然做了犯法的事,但女子也同样说了不合适的话。在女子的言语和男子的行为中,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大多数人看来,无非是言语的不合,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可能会成为引爆冲突,甚至让冲突升级的引信。

回过头去看,双方原本都该有更合理的处理方式。有些罪恶跟贪婪有关,有些罪恶则源于冲动。顾客说话客气些、语气和缓些,店家做事认真点,如果做不到彼此的认同,要起码做到彼此的尊重。让两者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的不是金钱、买卖,而是基于合同和契约精神上的互利。所以,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比谁高一等的事。

这不是事后诸葛亮,做一些无益的讨论。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除了脸上的喜怒哀乐,我们能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甚至言行举止上获得的信息并不多,不知道对方经历过什么,有过什么样的快乐或者伤痛,正困在哪一个坎上过不去。比如那位伤人的男子,在顾客眼里,他也许只是个卑微的服务员,但从事后记者的采访看,他其实也有一段不幸的人生。

如今的社会普遍缺少对人的尊重,另一方面,又对身份过于看重。正是这样的缺失,导致男子敏感的神经被触动,并最终失去了自制能力。在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一个开关,关上了是正常人,有对法律和底线的认识、有基本的自制力,可一旦打开,也许连自己都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火锅店里,最缺的是温暖和尊重。对于一个正处于困顿中的人来说,一句文明的话即是对他的尊重和鼓励,这种意义也许说的人感觉不到,但听的人会如获至宝。所谓的成功或者失败本质上说还是一种社会认同,得到了就感到人生有希望,而总是被打击,就会感到人生无望。我们每个人都不要轻易去触碰别人的开关。(钱江晚报)

服务员开水浇顾客,一种变态的叛逆

韩福东

近日,火锅店服务员伤人事件引起关注。

按照朱姓服务员自己的说法:林女士在吃火锅期间要朱加汤,朱认为锅里还有水拒绝加汤,林女士要向经理投诉,并瞪他,朱回应说“你不要装×”,然后林女士发了条微博批评,朱某要她删除并“到后面聊一下”,林女士说“你他妈是谁,服务态度这么差”,朱就回去接了开水从林女士头上泼了下去,然后拽头发拖倒殴打。他自称作案动机为,林女士一直叫他“喂”,不叫他“服务员”,他很不舒服;他生长在单亲家庭,很小就没见过妈妈,对那句“你他妈”不能忍。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些挑剔的人不够尊重服务员,这种人我也很讨厌。但这位林女士还好,要求加汤不被满足反被骂“装×”,她为此发微博投诉时仍能克制情绪,结果又被威胁“我们到后面聊一下”,即便如此,也只是爆了一句“你他妈是谁”算不上多脏的粗口。她是值得怜悯的,碰上这种奇葩服务员,如果当场不以暴制暴,也只能请法律从严主持公道了。

值得讨论的是这位生长于单亲家庭的17岁小伙。虽然朱某主动将“你他妈”话语与他的单亲背景做了不恰当的勾连,但这更多应归之于其特殊的精神和性格风貌,相信一般单亲家庭的孩子不会有此过激的联想。

但不能回避的是,朱某可能具有先天型人格或精神障碍,或是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误入了歧途。如果是前者,我的忠告只能是:药不能停。如果是后者,则需要检讨影响其成长的诸背景因素。

人的社会化过程,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一个被规范化的过程。他接受社会教化,遵从一般性的社会秩序,虽然有叛逆,但更多是服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角色定位,譬如受过培训的市场化服务员,正常情况下就和计划经济时代国企的服务员态度迥别,他知道顾客是上帝,一句“喂”构不成侵犯,也不会在是否加汤的问题上和顾客对着干,更不会因被瞪了一眼就骂“装×”,将别人浇成重度烧伤。

朱某也承认自己性格存在问题,入职时的培训,并没能让他学会如何尊重顾客。他18岁还不到,“90后”一向个性昭彰,但其所置身的则还是现代秩序之中。和他父亲的成长年代不同,后者在“文革”末期或改革开放初期长大,那个时候因为“你瞅啥”而抡起菜刀砍人的案例,都满大街可见。也可能,朱某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教育,让他养成了这种狭隘偏执的性格。美国心理学家米格拉姆的一项试验显示,一个人的社会服从程度与个体的道德水平、个性特征、奖惩程度及社会环境氛围有关。朱某的不服从,和一般的青春期叛逆,又有着迥然的差异,带有变态的色彩。

或许可以试着从其成长的家庭、校园和社会环境入手,来检讨性格渐入异化死胡同的历程。如果确信这些方面都没有问题,则建议去看心理或精神科医生。(新京报)

弱者的暴戾需要同情更需要反思

李劭强

新闻中的施暴者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他年龄不大,出身单亲家庭,社会经验并不丰富,平时也没有表现出为非作歹的一面,他只是一个刚刚步入社会的17岁的小伙子。但是,因为自感在服务过程中被看不起、被羞辱,受到了委屈,于是就做出了匪夷所思的报复行为——将开水当头浇在了女顾客的身上,并且对伤者拳打脚踢。这是一种弱者的暴戾,他以一种暴力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护自己的权益。结果,当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有一点一直是个疑问,这些作出暴力之举的人,为何没有能力对事情的性质作出判断,对事情的结果作出预判?即便他们觉得自己受了天大委屈,他们也应该掂量一下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会是什么,会对别人造成多大的伤害?可遗憾的是,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要讨个说法,甚至不惜鱼死网破,不惜以身试法,这种极端的思维方式让人感到可怕,似乎只能将问题归结为性格和经历,只能把事件看成是偶然的个案,公众才可以稍微宽慰一些。

有人尝试着去找理由:一定是之前顾客说了刺激他的话,他才会作出如此举动。但是,这个理由并不必然导致后面的结果。即便人们想对弱者表达某种同情,也不能把事件的发生当成是简单的因果报应,更不能因此而感到幸灾乐祸——看吧,让你们不知道尊重别人。舆论还是应该将反思的重点放在弱者的暴戾上:他们为何变得焦躁?他们为何变得暴力?一个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为何让他们不堪重负,作出极端之举?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共同体意识的缺失;一个是对理性交往的失望。虽然,人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但是共同体意识未必具有,人们未必把其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看成是共同体中的一员,人们不知道自己与他人有何种关联,所以感同身受的体验就会缺少,相互尊重的自觉就会稀缺。更多时候,人们觉得他人是个无关紧要的人,而一旦发生利益摩擦,对方就是一个对自己产生威胁的人。这种共同体意识的缺少对弱者影响更大,因为他们没有资源和平台跻身于某些圈子,他们也没有能力和机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证明自己,他们更容易被忽视,也更难找到存在感。这难免让他们感到失落,变得敏感,也难免面临来自其他群体的歧视与打击。

本来,理性交往还可以让人们有话好好说,即使出现问题发生摩擦,也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或求助制度规则的方式进行妥善解决。这是社会最愿意看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实际情况是,人们根本不把规则当回事,也没有形成应有的制度敬畏,生活中的交往,特别是发生摩擦时的交往,靠的不是谁说的有道理,谁做的合乎规矩,而是谁有关系,谁能够摆平对方。矛盾发生时,对立双方已经没有了沟通的耐心和交流的动力,也没有了对制度和规则的尊重,人们想到的是如何找到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即便这种方式不光彩。这对于弱者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他们没有外在的力量可以借用,一旦他们自以为受到攻击,就可能以暴力的方式进行直接回应,他们不是不计后果,是自以为没有其他办法。

其实,社会暴戾之气并不仅仅存在弱者身上。弱者的暴戾只是观察社会暴戾之气弥漫的一个角度。从这个角度,我们要看到暴戾之气生成的社会原因,而不仅仅是一个弱者多么可怜,或什么样的个体经历让他走到今天。对于弱者暴戾,可以适当同情,也可以从个体角度分析,但更需要作出的是,看到其中背后的社会问题,看到暴戾之气为何在他们身上越演越烈。只有这样,反思才具有普遍意义,反思才不至于成为没有原则的同情,或陷入个案的感叹。(北京青年报)

陌生人社会如何自保?

王言虎

因火锅添汤引发争执,继而导致一人重度烫伤,一人被刑拘,这样的结局,让人唏嘘。很多人指责朱某年轻气盛,甚至认为其心理有问题,也有人主张“一个巴掌拍不响”,双方都有错。但我认为,事已至此,再去指责当事人谁好谁坏,意义并不大,此时最务实的讨论或是:当我们与他人发生争执时,如何避免事态升级,使自己免于伤害?

应认识到,很多悲剧的发生,往往源于一些零碎的口角之争。如果在这些口角之争升级为实质性的冲突之前,双方或者至少有一方能控制住自己的火气,稍加忍让,哪怕在表面上吃点亏,或许就可以将自己从可能的麻烦中解脱出来。这样看起来有些忍气吞声,甚至懦弱,但陌生人社会,在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性格、会有什么极端行为之前,适当的懦弱,也是一种自保。

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暴力事件的发生,本质上看都是因为不宽容。此前,成都男子暴打变道女司机,也是因为不能控制住自己的火气,谁都不相让,谁都不想成为受欺负的一方,最终双方都为自己的暴戾与不宽容付出了代价。

当愤怒压过了理智,当暴戾取代了宽容,人的行为就极容易失范。

在一个陌生人社会,容忍以待,这或许是我们解决纠纷最务实也是最低成本的做法。许多事例,可为殷鉴。(新京报)

开水浇头,餐饮业入职培训堪忧

顾昀

许多事情的发生,往往都不是单一因素造成,关键要看主要症结在哪里。就这起事件而论,问题主要出在这名服务员身上。

从对服务员的访谈看,由于成长在单亲家庭,他有着明显的自卑情绪,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女顾客一开始只是让他加水,一般不至于演变为极端报复事件。餐饮行业服务员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难免碰到有些顾客说话不注意分寸,如果连这都不懂得处理,就不适合从事这一职业。

餐厅主管人员处理纠纷的方式也存在问题。实际上,朱某第一次进厨房盛开水,餐厅经理就注意到了,还走过去劝说,并把开水倒掉。但是,餐厅经理显然没有意识到事态开始恶化,也没有采取进一步防范措施,导致悲剧酿成。

这些问题都说明餐厅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服务员的职业培训不够。上岗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入职培训,让服务人员了解怎样更好地服务顾客,化解矛盾,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局面,这些都是餐饮业培训的必要内容。但在这些方面,许多餐厅或者根本不培训,或者草草了事,一旦遇到意外情况,服务员往往不知所措,甚至激化矛盾。

还有,如今餐饮业服务人员流动性很大,大量从业人员要么是新人上岗,要么一直没有接受正规培训,加上服务人员职业归属感较差,就此埋下了产生消费纠纷的隐患。平时也会看到,许多餐饮单位在门口贴着常年招聘服务人员的启事。这里面当然有真有假,却足以说明这个行业的流动性之大。餐饮业入职培训堪忧,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应当引起管理部门和餐饮单位高度重视。

话说回来,在投诉维权方面,消费者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因为,你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商家,有话好好说,总归没有坏处。就说这名女顾客吧,带着7个月大的孩子出来吃饭,却和服务员发生纠纷,这其实蛮危险的,实在没必要采取这种正面冲突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今,悲剧已发生,女顾客备受烫伤折磨,餐厅小伙子也失去了人身自由。餐厅应对这起事件负主要责任,积极赔偿和安抚伤者。而我们与其去争论谁对谁错,不如反躬自问。消费有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但人与人之间却是平等的,彼此尊重、各让一步,就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京华时报)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