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上班高峰期坐轨交,遇到老年人该不该让座?”这一直以来都是网友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据媒体报道,为了不和劳累一天的年轻人抢座位,重庆一位名叫唐天明的老人,选择随身携带折叠小板凳乘坐轨交。要知道,虽然已经60岁了,但唐天明老人依然是一个“上班族”。老人解释:“年轻人平时工作累,我理解。大家应该相互体谅。”(8月26日《重庆晚报》) 60岁应该已经是在家里含饴弄孙的年纪,可这位老人不仅老有所为、坚持上班,还为了不给年轻人增加负担,选择自带板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他的这种举动,特别是对年轻人的理解和宽容,不知该让多少习惯于把那句“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的说法挂在嘴边上的人脸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出现了一股对老年人“污名化”的风潮。老人们跳个广场舞、坐个公交、出去旅个游,甚至买房买黄金,都动辄面临着粗暴傲慢的指责。曾经的和蔼可亲,变成了面目可憎。 不可否认,有些老人身上确有不好一面。比如说关于“扶不起”的话题,前几日还有民间公益组织奖励四川达州3名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诈的孩子。但这又有什么奇怪的?正如同年轻人中也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者一样,相较于总数达2亿多的老人,其中出现几个害群之马、为老不尊者,天也塌不下来。仅从个案出发,给全体老人轻率地贴上负面标签,这样以偏概全,合适吗? 真的如此吗?就拿让座这件事来说,很多老人纠结于座位的问题,其实背后是担心自己被边缘化,体现着他们对尊重的渴望和诉求。对于年轻人来说,尊重老年人也是尊重自己。让让座又是多大的事,真得夸张到了“不堪承受之累”的地步吗?如果有的年轻人真有让座的“难言之隐”,跟老年人解释一下,又有多少老年人会蛮不讲理地跳出来指责? 有观点指出,老人们在网络上屡屡遭遇“污名化”,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网络上的缺席。这种分析不无道理,现在的网络空间基本上被年轻人占据。如果说,年轻人更多地生活在虚拟空间里,那么多数老人生活在现实空间里,他们对网络上的“污名化"知之甚少,遑论动用网络武器为自己正名辩解。 假如我们去听听老人们的解释,试着和他们谈谈心、聊聊天,也许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看到身边有很多可亲可敬的老人。他们古道热肠,理解着年轻人的辛苦,关心着年轻人的成长进步;他们老而思进,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城市的发展。 如果年轻人反感那些动不动贴在自己身上的“80后”堕落,“90后”懒惰的标签,也请记着别因为个案中的老人行为失当,给整个老年人群体贴上负面标签。 |
相关阅读:
- [ 08-26]老人自带板凳乘车上了一堂生动教育课
- [ 08-24]用法律守护孤独老人的精神慰藉
- [ 08-24]判朋友继承孤寡老人遗产有标杆意义
- [ 08-12]几近饿死的孤寡老人为啥没有低保
- [ 08-12]老人皮包骨背后谁在私饱中囊?
- [ 08-12]别等老人饿得皮包骨头再去救助
- [ 08-11]老人饿成“皮包骨”凸显脆弱救助机制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