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最新原创> 正文

统配政策不是简单的“杀富济贫”

2015-08-24 07:30:45谢晓刚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林雯晶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低分能读名校,高分却无好学校上。”在兰州,源于一项涉及全体考生的高中招录政策,让很多中考学子在这个暑假经历了别样的喜与忧,与此同时,对于兰州中考招生政策的质疑也在坊间流传。(8月23日《中国青年报》)

首先有一个概念我们必须搞清楚,统配政策不是兰州市教育局的独创。2008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中提到,普通高中招生要切实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录取唯一标准的做法,必须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应将初中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将优质高中名额中的大部分均衡分配到普通初中,同时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办法。

我们来看看兰州市自统配政策实施以来所发生的变化:在实施统配政策前,兰州当地一些教育资源相对贫乏、学生基础普遍较弱、位置偏僻的学校,如果全部统考,像师大附中、兰州一中这样的名校,再努力也很难考上。甚至一段时间,受升学率影响,十二中每年的小升初报到率不足50%。如今,此类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就读报到率不仅稳步增长,而且优质生源也多了起来,关键是全校学生对于读名校也有奔头了。

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既是教育机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公平的更高层次要求。两千多年前,孔子即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不分阶层,民众均有受教育的权利。捷克大教育家夸美妞斯亦曾希望,“不仅有钱有势的人的子女应该进学校,而且一切城镇乡村的男女儿童,不分富贵贫贱,同样都应该进学校”。这些思想者的话语中,都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教育问题不应成为个人发展的“绊脚石”。得到必要的教育,既可以提升个人,亦能够增进社会进步。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分配,加大对偏远地区教育投入,很多地方都实行优质教师交流教学,力图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让更多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同等的教育。而统配生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既有格局利益者的“奶酪”,也会让那些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尖子生”承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我们应该看到通过统配生政策的实施,均衡了各初中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极大地遏制了初中择校现象,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当然,促进教育均衡,无疑是正确的,但又并不是简单地对学生、教师的调配,而是需要培育一种机制和环境。毕竟,教育机会的公平不等于教育平均主义,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实现教育机会的绝对公平。我国依然面临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好学校太少的局面,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从这个层面来看,统配生政策不能看作是简单的“杀富济贫”,只要将统配的比例、降分的范围合理设定,至少在当今的国情下,它有利于调动每所学校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学校间良性竞争,更有利于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