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福建省统一规划、泉州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高校现状,泉州市将实施职业教育“学徒制”,推进现有“松散型”职业教育集团向“紧密型”方向转型,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 (8月13日《泉州晚报》) 职教“学徒制”别只是“看上去很美” 高永维 “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如此职教模式其实并不鲜见,不少职校早就在进行这样的校企共建尝试,并以此来作为招生的大招和“杀手锏”。泉州市推行“学徒制”为核心的职教改革,说实话难以称得上是创新,但是其力度之大,还是足见培养人才的雄心。 校企共建的“学徒制”职教,从构想上来说至少是要实现三方共赢的。首先,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当中,可以有意识地根据需要培养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学为所用,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其次,学校与企业开展共建,既能够提高办学水平,又使就业率有了保障,对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招生大有裨益。再次,在毕业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校企共建等于学生一入校就捧上了饭碗,学生和家长也更容易心安。 “学徒制”看上去美不可言,实则也是有弊端存在的。一方面,由于是“招生即招工”,学生入学后极易产生惰性,觉得自己反正有企业接收了,对于学习的事就得过且过,不用心去学本领和技能,到了企业之后自己憋屈,企业也跟着有苦难言。另一方面,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小,这时候他们还不具备规划人生的能力,眼下可能觉得“入校即入厂”挺好,可等到真正能够思考人生价值的时候,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并不适合也不喜欢所从事的工作,若如此对他们来说就是痛苦和煎熬。 泉州市推行职教“学徒制”改革,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结合,从初衷和出发点来说肯定是好的,但至于效果如何还真是需要走着瞧。笔者以为,不管这项制度能够走多远,都需要有具体的细则和长远的规划,确保能够最大程度做到扬利除弊。 更多: 职业教育“学徒制”不仅需要“好师傅” 郭元鹏 前几天,有媒体报道说,随着观念的转变,职业教育出现了复苏,越来越考虑现实的学生,把目光盯在了职业教育上。甚至一些名校毕业生也开始回炉改造,学习更多实用技术,以便就业。对于职业教育,国家在“互联网+”时代也更加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家上职业学校。在这种大环境下,泉州按照职业教育的部署,创新职业教育的方法,显得十分接地气。 职业教育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原来的时候,由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实施的都是课堂教育,多了的是书本知识,少了的是实践经验。抱着书本的学生走上社会,出现了与社会脱节问题。理论知识虽然很丰富,可是未必就能炒出好菜,未必就能垒好墙头,未必就能就业。实施了“学徒制”就不一样了,在“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环境之下,学生们不仅能学习到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理论知识用运到实践之中。 这就犹如我们传统的师徒关系一样。在很多行业,虽然徒弟没有高大上的理论知识,可是却依然能在师傅的带领下,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古时候的师傅一直是这样带徒弟的,很多人的就业之路就是这样打开的。职业教育的“学徒制”就会收获这样的美好。可是,职业教育的“学徒制”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拥有一个“好师傅”,还需要在三个方面做些事情,不能让他们成为企业“免费的午餐”。 其一,需要支付合理报酬。既然是“入校即入厂”,这实际上就是在学习中创造了经济价值。虽然说,他们由于是学徒,创造的价值不高,但是也是一种血汗的付出,这就需要支付必要的报酬,而不能是免费用工。 其二,需要必要劳动保障。这已经不是纯粹的学习,他们需要在当学徒的过程中成为工人,这就牵涉权益的问题。比如说职业危害问题,比如说身体健康问题。如果发生了“工作伤害”怎么办?虽然不能为他们办理齐全“五险一金”,但是最基本的工伤保险是不能少的。 其三,需要实施留用制度。在高校,有一个制度,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够“留校任教”。那么,对于这些“学徒学生”,也应该给他们一个就业的出口,对于成绩较好的人,应该建立“留厂就业”制度。不能只是把他们当成免费的午餐,学有所成之后就赶到社会上去。 职业教育是一个大方向,也是促进就业的有力渠道。实施职业教育的“学徒制”是一种落地的创新,但是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个“好师傅”,还需要权益的维护,不能让他们的劳动价值一文不值。(今日福建)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经济法治进步 刘勋 源于德国的学徒制度一直被视为德国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驱动力,德国的学徒制度将职业教育分为二元,即一元在学校学习技术理论知识、一元在企业学习实际操作,这种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就让青年学生在有限的学习生涯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特别是在企业当中由师傅手把手的辅导,会让学生在很快的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应的技能,大大缩短人才的成长期。德国的学徒制让德国一直拥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以精密仪器、汽车船舶闻名于世的德国工业就是建立在学徒制之上,充分证明技术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以校企深度合作、学生边学习边工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学徒制,有效避免了职业教育当中理论与实践脱钩的状况,实现了企业用工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同频共振。如果一边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难、一边是用人企业的招工难,那么就会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及企业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倒退,人才的红利必然难以释放,缺乏实践机会的青年学生也不会有创新的机遇和条件。毕业就失业、创新乏力、企业缺乏人才等状况都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当大量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无法就业时,较高的失业率就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概率上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极不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 建立现代学徒制度就是实现人才培养机构与人才使用机构的无缝对接,实现技术人才的高效培养、高效利用、高效就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必然为企业进步、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驱动力。现代学徒制有效降低青年的失业率,实现劳有所为就能避免青年群体无所事事,进而影响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 |
相关阅读:
- [ 05-14]为企业进入职业教育开辟空间
- [ 03-20]农村可作为职业教育的突破口
- [ 03-08]职业教育应设立“工士”学位
- [ 11-19]振兴职业教育不能指望“兴奋剂”
- [ 11-18]“弃北大读技校”,不是职业教育的春天里
- [ 08-27]入学必须理平头歪曲了职业教育
- [ 07-07]职业教育,不能“低人一等”了
- [ 06-30]职业教育发展不能丢失本色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