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在去年以来已取消149项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再取消网络广告经纪人等62项职业资格。会议要求,对国务院部门设置实施的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以及国务院行业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 不必讳言,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路径之一,职业资格许可与认定曾经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很多优秀人才通过“考证”而实现了个人发展的逆转,在经济社会中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与此同时,国家也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化配置。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过多、过滥的职业许可与认定,也成为人才自由流动的桎梏,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限制而非推动效应。这种僵化、机械、刻板的人才管理机制,也变得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破茧的民意诉求也就变得越来越强烈。新一届中央政府下大力气取消职业资格,应该说,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必将有力推动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新形势下,职业资格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其一,职业资格与经济生活日益疏离,甚至出现严重的证、岗脱节现象。具体表现为,资格证成为“敲门砖”,只要取得资格,就等于敲开了一扇大门,至于其所从事的职业是不是与资格有关,已经不再重要,也无人过问。 职业资格所表征的知识与价值,往往很难真正用于相关领域;而诸多需要专业知识、职业资格的行业,也并无明确要求。这一方面滋生了压证、挂靠等不正常现象,一些获得证书的人可以待价而沽,坐地渔利;而另一方面,真正从事实际工作的人,往往无证上岗,管理部门也并不会去深究个中的虚实。 其二,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人为设定的“门槛”,也催生了越来越热的“考证热”、“考证经济”,几乎每种证书背后都有一条隐秘的利益链条。反过来,“考证热”既然有利可图,也使得一些国家机关、行业协会、学会往往乐意设立更多的准入类、评价类职业资格。多方的推波助澜,使得中国成为一个“考证”大国。名目繁多的职业资格许可与认定,让人眼花缭乱。 由此造成的社会运行成本,十分巨大,也并非都有必要。尤其是,功利性的考证热,还延伸到当下的学校教育中。据媒体报道,很多大学生被考证的神话所裹挟,不去好好读书,往往热衷于形形色色的证书泡沫,这种景象显然不是公众乐见的,也会在社会上产生极大的智力浪费,不合理,也不经济。 可见,职业资格的制度困境固然与“证书”过多过滥有关,应该坚决取消那些以牟利为目的的许可与认定,真正做到简政放权,让人才可以在市场上良性配置;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该真正负起责任来,让证、岗不再脱节,不能继续容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径。如果某些岗位确实需要必要的职业资格,则一定要严格执行,落实到位;如果不需要,不妨彻底取缔,从而给社会释放准确、明细的信号。 良性的人才配置,不是发发证、收收费就可以了,而是要有一整套严密、完备的制度设定与过程监管。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既要勇于做“减法”,砍去那些不必要的行政许可,更要做“加法”,加强监管,这才能在去除门槛的同时,促进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提升更多产业、岗位的劳动和工作品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广大劳动者更好施展创业创新才能。(胡印斌) |
相关阅读:
- [ 07-15]中国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 以改革释放创业创新活力
- [ 06-29]人社部分三批取消149项职业资格 占总数四分之一
- [ 06-12]全国性职业资格考试收费标准将由考试单位自行确定
- [ 06-09]人社部:取消地方政府及部门自行设置的职业资格
- [ 06-09]人社部:将取消超1/3的职业资格许可认定
- [ 06-09]人社部:职业资格不能成为就业创业的门槛
- [ 11-13]全国职业资格达1100多项 客房服务员也要考证上岗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