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经济论衡> 正文

多少新增贷款流向了股市

2015-07-15 08:56:28北青报特约评论员来源:北京青年报责任编辑:林雯晶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随着股市行情回升,一些场外配资公司也重新活跃起来。有关方面应当汲取上半年新增贷款流入股市的教训,严格把控下半年新增贷款的流向,坚决防止银行为配资公司提供资金,依法打击配资公司高杠杆融资,严禁企业将银行贷款间接投入股市和配资公司。】

央行昨天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33.34万亿元,同比增长11.8%;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6.5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5371亿元。(相关报道见7月15日《北京青年报》)

在稳增长的需要下,适度调整信贷政策,扩大贷款供应量,以支持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是完全必要的。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贷款应当有效投向经济增长最需要的方面,能够对稳增长起到积极作用,且不给未来发展留下太多隐患。否则,补充的流动性会成为经济的隐患和企业的负担,更有可能在经济步入复苏通道后,成为通货膨胀的导火索。

纵观今年上半年的经济金融形势,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上半年新增6.56万亿元贷款,相当于“小年”全年的贷款总量,这些新增贷款都流向了哪里?有多少是流向了股市呢?这是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从近期股市发现的问题来看,场外配资是造成股市剧烈震荡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超越股市承受能力的配资,更让市场风险快速积聚,对此后的稳定股市举措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股市每天的成交量快速增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了令交易所爆表的现象,除了新开户数快速增长、银行存款搬家、机构加大投资力度以及少量外资流入股市之外,最主要的还是银行资金的大量进入,其中不仅有场外配资,还有企业资金。虽然企业进入股市的资金,不一定直接表现为贷款资金进入,而是以企业自有资金的方式,但是,对那些原本贷款规模就较大的企业来说,自有资金与贷款已经完全分辨不出。这也意味着,只要是企业在此轮震荡中增加资金投入炒股,就可以认定是银行资金进入到股市了。

那些实施场外配资的企业、公司,其资金相当一部分也是来自银行,或由其他企业通过贷款进入到配资公司。不仅如此,一些银行还专门设立了为投资者炒股、打新等需要的专项贷款,并以消费贷款、专项贷款等名义出现。在股市震荡发生后,曾有分析认为,可能是国外机构在做空中国股市。在有关方面宣布这一推测不成立后,又认为是一些民营资本在联手做空股市,后来发现该结论也不成立,到最后才认定是股指期货在做空股市。即便如此,如果不是股市泡沫生成,不是大量银行资金流入到股市,不是配资公司等的高杠杆资金,股市怎么可能出现如此严重的震荡呢。

近期,为了尽快稳定市场,避免风险爆发,也为了减少投资者损失,央行给证金公司发放了无限额信用卡,其中仅支持公募基金的资金就投放出2000多亿元。虽然这些行为是发生在7月份,与上半年新增银行贷款没有关系,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上半年流入股市的银行资金已经相当可观,也相当令人担忧了。

银行资金炒股本是违规行为,大量银行资金既然进入了股市,就需要找出路退出股市。除了少量平仓资金之外,更多的资金都要在未来一段时间从股市退出,包括近期为稳定股市而进入的资金,也不可永远停留在股市上,而且又可能对股市形成一定的威胁。选择怎样的方式退出,尤其是以配资方式进入股市的资金如何退出,是非常复杂的事。

随着股市行情回升,一些场外配资公司也重新活跃起来,随时准备冲向市场。有关方面应当汲取上半年新增贷款流入股市的教训,从股市健康发展的大局出发,配合证券监管机构,掌握好场外配资公司的动向,严格控制场外配资公司为投资者高杠杆配资。同时严格把控下半年新增贷款的流向,坚决防止银行为配资公司提供资金,依法打击配资公司高杠杆融资,严禁企业将银行贷款间接投入股市和配资公司。这些都是需要高度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