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丁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去年,由于深受“呼死你”的无情折磨,东莞的一位唐姓律师曾经将移动公司诉至法庭,要求移动公司屏蔽骚扰电话号码,并赔偿相关损失。但是,由于缺乏相关证据,没有法律层面的支撑,该律师最终败诉。不难看出,对于类似于“呼死你”的骚扰电话,目前还存在法律盲点,导致了消费者在维权时处于弱势地位。 众所周知,“呼死你”是城管为清除小广告而发明的利器,其目的就是通过不停拨打小广告上的电话,打击小广告张贴行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近年来该软件并不局限在城市管理方面,而是成为了公众可以免费使用的软件,更成为了一种用作恶作剧甚至违法犯罪的软件。该软件被随意使用,不仅严重影响了手机用户的工作生活,而且还影响了社会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但是,就目前而言,这种骚扰他人的另类“牛皮癣”,却很难得到有效的治愈。 对于“呼死你”的骚扰,很多人都将矛头指向通信服务公司,比如报道中的丁先生向警方报案,并向联通公司反映情况。但是,根据客户与联通公司签订的合同,联通公司并没有屏蔽骚扰电话的义务。即便联通公司作为电信运营商负有为客户提供安全通讯服务的义务,但要求电信运营商可以保证客户免受任何形式的骚扰或享受毫无瑕疵的服务,显然是对于电信运营商的苛求。 进一步来看,即便是通过报警方式向公安部门寻求帮助,也面临着不小的掣肘。一方面,“呼死你”的骚扰,并没有通话内容等证据,很难界定其是否为骚扰电话,虚拟性的电话号码,更让证据瑕疵异常明显。另一方面,即便“呼死你”的操纵者存在不合理的行为,但并不会触犯法律,很难让警方做到及时出手。不难看出,较小的违法成本面前,“呼死你”成为某些人所青睐的软件,并不意外。 基于此,关于“呼死你”的防治方法,法律方面的“盲区”已然非常清晰。但是,基于公众权益的最大化维护,不能因为法律层面存在监管真空,就对电话骚扰现象听之任之。相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想出应对问题的根本之策,补强法律层面的短板和不足,别给“呼死你”之类的骚扰电话留下生存土壤。 |
相关阅读:
- [ 07-14]对“一天5000个骚扰电话”袖手旁观是不作为
- [ 03-17]谁在拨打骚扰电话?
- [ 02-15]谨防“廉政短信”变成“骚扰短信”
- [ 12-08]被拘女商人究竟发了什么“骚扰”短信
- [ 11-06]根治“信骚扰”要确保“罚到位”
- [ 10-14]我们一起纵容了性骚扰
- [ 10-13]校园反性骚扰不应囿于道德规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