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教育讲堂> 正文

工程硕士“混合式”教学,这步走对了

2015-07-09 08:31:12单士兵来源:广州日报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线上线下“混合式”培养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来了!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表示,今年将对我国407家培养单位的工程硕士陆续启动线上与线下、课堂与实训、院校教师与行业专家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项目。(据7月7日新华社)

只要说到高等教育,人们都会有一种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事实上,现有很多高校教育理念太过陈旧,教学模式特别僵化,不讲个性,不够灵活,不接地气,不重实践,让高等教育长期遭受吐槽炮轰。对高等教育转型来说,最重要的方向,也就是真正去下刀子动手术,切除这些积弊,让“学以致用”能够真正落地,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拥有源头活水。

尽管这些问题早就成为人们众所周知的“房间里的大象”,但是,长期以来却没有实现纠错,这一方面有体制固化的原因,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缺乏一个契机,缺少一种通道,来让先进理念在具体实践中,获得一定的技术支持,打开一条对接通道。当时代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吹走这种“房间里的大象”自然也就有了强劲动力支撑。可以说,应时而生的“混合式教学”,就对陈旧的高等教育理念与模式必将形成革命性的挑战,成为高等教育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这里所讲的“混合”,具体到很多专业学科,还会有很多的内涵和外延。比如,“混合”并不只是线上和线下两种学习形式的结合,它在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学习目标、实践应用等各个方面,都在努力试图打破过去孤立、固化、单向的形态,来重建一个更加讲求开放、更加注重个性,更加有利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以“混合式”培养工程专业硕士为例,由于当代社会的工程专业实践越发复杂化,特别是新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如何让理论教学与复杂实践形成有效对接,就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试想,当职工程硕士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完成学校那种系统性学习,而全日制工程硕士因为缺乏实践失去具体应用能力,由此形成的断裂,不仅让教育无意义,也让应用无支撑。

“混合式教学”通过搭上信息技术的快车,让高等教育在实现优质教育学资源共享,提升学生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更加开放的视野,提高他们动手实践能力,提升他们创新精神等等方面,都能找到相关支撑点。这样一来,高等教育就不再只是简单依靠教师这种单向播种机了,而是拥有了提升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动机。由此,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就自然可以形成良性对接互动,也就为高等教育转型打开一个重要切口了。

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力量。而随着“混合式教学”在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去行政化、个性化、开放性等等方面不同释放出创新活力,形成的强大力量,又势必倒逼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提速,让高等教育转型更有力度,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现代人才。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