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众筹在去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今年俨然已经成了“热词”。在某众筹网站,正在众筹的出版项目有近300个。这股热潮,究竟是改变传统出版行业的新力量,还是变相营销推广图书的一种手段? 图书众筹有成功的范例,比如《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一个月内筹资160万元,《社交红利》在两周内筹资10万元,林志颖的《我对时间有耐心》上线当天即筹得10万元等。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图书众筹时代的到来呢? 仅仅从字面理解,“众”是“筹”的前提,离开了“众”的支持,所谓的“筹”就成了单方面的异想天开。上述图书众筹成功例子,都是粉丝和人脉圈支持的结果。有引“众”的能量,作者本身具有名人效应先赢一步——已经具有相当粉丝人群的名人书籍更容易众筹成功。这样的道理其实并不复杂,那么,为何会出现一拥而上的“图书众筹”现象呢? 众筹本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是通过对公众展示创意以争取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图书众筹”成热词,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相反,很可能是一种泡沫。弄不好的话,不仅无法迎来“图书众筹”的美好时代,而会进入“图书众愁”的尴尬时段。 其一,图书众筹的回报超出了本身负载,用夸张的方式、不当的手段吸引支持,无异于一种饮鸩止渴,看似美妙,实则埋下了祸端,不符合图书众筹的发展轨迹;其二,相比于国外给出的“签名本”“明信片”回报,国内的回报五花八门,当名家也加入到众筹行列时,这仿佛成了吸金游戏;其三,更需要众筹的严肃类、思想性图书被抛弃,只能表明所谓的图书众筹仅仅成了一种吸引眼球或者找买单者的花样。 进一步说,当图书众筹成为营销的手段和口号,带给图书自身的价值非常有限,除了满足公众好奇心之外,难以承载起图书众筹发展的需要。隐藏其后的投机和功利逻辑明显可见,不关注图书内容,只关注众筹行为的“图书众筹”终将异化为“众愁”,不仅舍本逐末,更会断送图书众筹的前景。 图书一直都是以文化产品的面目出现,只有进入文化消费时代,图书才有了消费品的性质。传统意义上的图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和思想的载体,而当下的图书拥有了商品和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在一味功利和投机的“图书众筹”面前,恐怕不可能奢望图书承载起应有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属性,也不可能让图书众筹成为新的图书出版方向。 就笔者的判断,畅销书本身就应远离众筹,我们更应支持那些思想性、严肃性的图书,用行动来拒绝华而不实的众筹扭曲现象,让图书众筹重视图书内容而不是为了贩卖概念、戏弄公众。希望图书众筹能够重新回归到依靠大众而不是调戏大众、注重创意而不是制造笑料的正确轨道上来,否则,我们看到的就是“众愁”而非“众筹”。 |
相关阅读:
- [ 05-20]体育众筹 好牌要打好
- [ 11-26]期待众筹购房模式走好走远
- [ 11-24]“众筹购房”将有更广阔的未来
- [ 09-03]“房宝宝”是变味的众筹
- [ 06-18]“众筹”实现出书梦,也是为“筹众”
- [ 06-18]对众筹模式宜分类适度监管
- [ 06-10]粉丝众筹为何青睐“未完成的艺人”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