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城镇化进程中的返乡创业

2015-06-15 07:55:56张天蔚来源:北京青年报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鼓励农民工和大学生、复转军人等各种人才返乡创业,有着现实的意义。有才华、有能力的青年回乡创业,既可以缓解他们在大城市不得不面对的就业压力,也可能给家乡带去新的理念、技术、思路、资金,有可能为家乡的城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大力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使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促就业、增收入,打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新局面。

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无论以往对城镇化的论述,还是公众对城镇化发展的理解,城镇化都被描述和理解为一个单向度的流动,即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流动、边缘地区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动。而中国迄今为止的城镇化进程,也基本就是循着这一路径一路走来,以至于中国迅速出现了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鼓励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多少显得有点新鲜甚至突兀。这种与成见相违的逆势而动,不免被部分人误解为在城镇化道路上走了回头路。

但中国之大,并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灵丹,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也很难原版复制别国既有的经验,即使是被证明成功的经验。何况即使同属发达国家,欧、美、日等国家也各有不同道路和经验,既有可资借鉴的经验,也不乏需要设法避免的教训。

譬如,如果完全顺应以往对城镇化发展的理解,则中国很可能在现有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的基础上,继续强化这些超级城市对资源、人口、资金等发展要素的吸纳能力,形成对其他地区的遮蔽甚至窒息,以致越来越多的人口不得不循着发展机遇的线索,继续涌向已经拥挤不堪的超级城市。其实,这样的趋势早已开始,并可能日趋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农民工和大学生、复转军人等各种人才返乡创业,确实有着现实的意义。有才华、有能力的青年回乡创业,既可以缓解他们在大城市不得不面对的就业压力,也可能给家乡带去新的理念、技术、思路、资金,有可能为家乡的城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大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有充分的经验。而遍地开花的小城镇建设,也帮助德国等欧洲国家走上了另外一条成功的城镇化发展之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和人口都位居世界前列的大国,大城市和小城镇多元发展、齐头并进,或许才是可行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但需要指出的是,多元发展的城镇化之路,必然面临着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的发展竞争,而且这种竞争一定是不利于小城镇的非均衡竞争,无论对人才、资金的吸引力,还是发展机遇的密集度,小城镇都一定不如大城市。但即便如此,政府对小城镇发展也只能给予政策性的支持,譬如这次提出的五点措施,却不能轻易动用权力之手强行抑此扬彼。譬如,鼓励农民工等新型人才返乡创业,绝不能直接或间接地演变成大城市对外来人口关上大门,或继续强化原有的歧视性政策,导致外来人口不能在城市落地生根而被迫“返乡创业”。而且,越是鼓励、促进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越应该敞开城市的怀抱,使城市无论大小,都成为建设者可以落地生根的新家园,让更多的打工者的子女们都能跟着他们的父母走进或大或小的城市,而不是留在凋敝的家乡,成为无人照顾、孤苦无依的留守儿童。

中国经济仍未完全走出低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此背景下有着特殊的意义。但鼓励公众自主创业,却绝非一时应急的短期决策,寻求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之路,更是事关未来的长远之计。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