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经济论衡> 正文

拿捏好房地产对经济转型很关键

2015-06-09 08:00:11谭浩俊来源:北京青年报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日前,在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等联合主办的“创世纪——中国房产西湖峰会”上,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未来十年房地产是支柱产业,中国还需要住房,楼市还有20年的黄金期,房价还要上涨而且会持续上涨。

我不知道,这是一次给开发商打气的会呢,还是一次分析房地产市场走势的研讨会,抑或是一次专家、学者与开发商的互动,因为,更多迹象表明,专家、学者们似乎都十分看好未来的房地产市场,看好房价的继续上涨,甚至希望房地产市场再像前些年一样在泡沫中前行,在价格的快速上涨中为GDP作贡献。

在稳定经济增长、遏制经济下行的关键时刻,确实需要房地产发挥更多作用,需要房地产市场的消费拉动整个消费的进程。但前提是,不要过度依赖房地产,过度依靠房地产的拉动作用,尤其不能依靠房价的快速上涨来启动居民的购房需求。

如果不是前些年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以及房价过快上涨留下了许多市场泡沫,使得居民的收入增长与房价上涨形成倒挂,中国经济的结构也不会出现严重失衡,钢铁、水泥等行业也不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尤其是地方政府,也不会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正是因为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才使得原本应当扮演经济发展主角的实体经济,逐步被投资者和资本所抛弃,被慢慢边缘化。

眼下,中国经济在采取了一系列的稳增长措施以后,似乎效果并不明显,经济也仍处于下行通道。因此,具有强烈房地产情结者,终于又有了发声的机会,也有了重拾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的理由。特别对地方政府来说,在新一届政府没有走过去发展的老路,没有给房地产至高无上地位,也没有在政策上为地方通过房地产创造政绩留下空间的情况下,一直盼望着能够重新回到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老路上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稍有不慎,就会使房地产市场再次回到以房价上涨为核心的老路上去,而刚刚有点引起投资者关注的实体经济,则继续被边缘化。

而从眼前房地产市场的情况来看,由于住房信贷政策门槛的持续降低,特别是去年“9·30”政策和今年“3·30”政策的出台,已经带来了成交量的阶段性回升。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8%,降幅比1-3月份收窄4.4个百分点。销售额同比下降3.1%,降幅收窄6.2个百分点。销售额降幅小于销售面积降幅,这意味着与去年同期相比,房价整体处在回升态势。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刚性需求被激活的原因,但是,这其中到底存在多少非更改需求、非刚性需求,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日前媒体报道的某投资者在股市赚到了钱后,一下子到北京买了30套房的消息,就很值得关注。也就是说,一些炒房者又开始要有所动作了。而这样的炒作,不仅会带来房价的上涨,也会引发购房者的心理紧张,从而配合炒房者的行为。

在经济需要的时候,适当刺激一下房地产市场,并不为过。前提是,一定要拿捏好力度、把握好分寸,切不要过度放任,否则后果严重。中国经济要转型,房地产决不能再成为支柱产业,至少,不能削弱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不能占有实体经济资源。如果开发商能够到国外去开辟市场,去赚外国人的钱,当然是可以的,但也不能损害中国人的形象,不能以炒作和抬价为目的。

中国经济要健康、有序发展,还是要依靠经济结构的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房地产等“一次性”交易行业,只能配合实体经济发展,依据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标,制定适合实体经济发展要求的规划,而不是抢占实体经济的地盘,抢占实体经济的资源。当然,对实体企业来说,也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不要被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牵着鼻子走,而要扮演经济发展主角,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或许还有相当一段时间的黄金期,但黄金的纯度一定要改变,切不可再像前些年那样杂质很重、泡沫很多。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