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取消药品加成,推进医药分开,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到2017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开,群众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总体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此次由“医药分开”领衔、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更注重了医疗改革的公益性导向,强调了医疗、医保、医药的协调联动,并配套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凸显其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其改革红利及惠民效应值得社会关注与期待。 坚守公益性导向,必须正确认知“医药分开”的涵义。尽管“医药分开”的改革意向由来已久,但过往的解读却往往是局限于医疗机构本身的内部分离,比如“分开核算、分别管理、统一上交、合理返还”。而在去年9月由国家6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2014年度医改重点任务提升药品流通服务水平和效率工作的通知》中,“医药分开”的概念就被扩展为“探索由优质零售药店承担医疗机构门诊药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改革,逐步形成医师负责门诊诊断,患者凭处方到医疗机构或零售药店自主购药的新模式”。这显然是对破除医院“药品加成”制度的釜底抽薪举措,没有对药品利益的考量,“大处方”自然就失去了动力,合理用药或会顺理成章。 坚守公益性导向,必须切实保障患者得到实惠。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不仅是医疗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是彰显公立医院公益属性的重要标志。为此,此次改革试点提出了“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的改革目标。同时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制订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增长机制的配套措施,保证医务工作者的合理收入,防止以药养医的创收与牟利。 坚守公益性导向,必须致力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一份《2020年健康医疗预测报告》中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人口有1.6亿到1.7亿人,高血脂的有将1亿多人,糖尿病患者达到9240万人,超重或者肥胖症7000万到2亿人,血脂异常的1.6亿人,脂肪肝患者约1.2亿人。庞大数据的背后,彰显出对慢病防控的巨大社会需求。实施“医药分开”后的医疗机构,或许更有精力与空间致力于预防为主的健康指导。这既属主动延伸的医疗服务,有助于减少病损、促进恢复、预防复发,也有利于增进医患交流,让民众切身感受到医改的实惠。 作为破解医改难题的钥匙,“医药分开”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服务提供了宽松环境和宽广平台,期待在综合性改革举措共同发力的作用下,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能够走出一条坚守公益、医患和谐、互利共赢的良性发展之路。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