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通知,自2015年5月10日起,卷烟批发环节从价税税率由5%提高至11%,并按0.005元/支加征从量税。国家烟草专卖局同日印发通知,对所有在销国产卷烟和进口卷烟批发价格上调6%;建议零售价格按照零售毛利率不低于10%的原则由各省级局(公司)确定。据此,多个省市的卷烟零售价格都已陆续上调,提价幅度约10%左右。
控烟不能只打一张“王牌”
止凡
为了限制和减少烟草生产与消费,同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世界各国普遍征收体现政府“寓禁于征”调控意图的烟草税。我国烟草税相比西欧国家并不算高,提烟税涨烟价也一直为控烟人士所呼吁,此番调整因此受到外界好评。因为大家都有着共同的想象:税收提高,价格上涨,穷人抽不起了,富人也有痛感了,吸烟的人数不是肯定会减少吗?
其实,税收杠杆此前我们也一直在用,而且通过烟草专卖取消了市场竞争,可惜效果似乎并不理想。那么,再提烟税,再涨烟价,究竟又会有多大的控烟效果呢?烟民对烟价上涨固然会有抱怨,但真的因此戒烟恐怕也不容易;更何况还有很多人抽烟从来不掏钱,此即所谓“买好烟的不抽,抽好烟的不买”。“至尊南京——厅局级的享受”,还记得这句广告词吗?试问,提多少烟税能让局长们不再抽天价烟?
此次烟税调整最大的特点,被认为是实现了烟草调税与调价的同步推进。其实,过去提烟税,烟价也是会同步上涨的,因为我国实行的是烟草专卖制度,垄断者怎么可能自损利润为额外增加的烟税埋单?调税与调价同步推进,看上去是为了控烟,实则起的是“垄断协议”的效果,因为,如果各地烟草调价幅度不同,就会客观上损害垄断集体利益。
在我看来,此次烟税调整真正的“特点”,是依然没有落实税收法定的原则,财政部发个通知就直接把税涨了,就像之前的三涨燃油消费税一样。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语境下,在税收法定原则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无论提高烟草税多么必要多么急迫,似乎也不应该省掉必要的法定程序。税率的调整,不仅直接关系公民切身利益,而且决定着税收的公平性和人们的税负痛苦感。政府部门发个通知就提高税率的“习惯”,早该改改了。
不能否认,提高烟税的确是重要的控烟举措,但控烟的王牌又显然不是只此一张。吊诡的是,提高税收如此简单,甚至连人大批准的必要程序都可免去,但要换个烟盒却困难重重,以至于骷髅头至今也印不上烟盒。试问,这真的是要严格控烟吗?抑或是,要用最少的代价最多的获得,去做出控烟的姿态?一味提高烟草税,因此难免被误解为税收工具主义。
说到底,控烟不力的真正原因,无非是一些地方政府舍不得狠下心来,生怕损伤到烟草企业这根“经济支柱”,进而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这就造成一个非常矛盾的景况:一方面,不断增加烟税,说是为了控烟;另一方面,为了增加税收,又暗地放纵烟草。正因为如此,政府控烟难免投鼠忌器,提烟税涨烟价,因为对烟草业损伤最小、财政增收又最多,而成为不变选择。
但无论如何,提烟税涨烟价不应该是控烟行动的全部,各种软性控烟举措,比如烟盒印刷骷髅头等警示图案,公众场所全面禁烟,严惩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等等,都远比提烟税更有行动的空间——关键是,我们是否真的有决心砍掉烟草这个利税大户?
调税如此“凶猛”,控烟怎可扭捏?
齐岳
前两天宣布的烟草税价调整,是2009年以后首次上调烟草税价。政府在烟草的批发端提高消费税额,从5%上调到11%,同时还按每支烟五厘钱的税率按量征税。官方宣传,这体现了我们“寓禁于征”的政策方式。考虑到其他种种因素之后,零售价差不多会上涨10%。从这两天全国各地的反应来看,几百万家零售店里的烟草价的确上涨了有这么多。但咋说呢?这一政策的财政意义恐怕要大过控烟意义。
此次烟草提税的宏观经济背景和2009年相差仿佛,都发生在大环境不景气、财政吃紧的时候。因此有愤怒的烟民指责政府“醉翁之意不在酒”,钱不够花了就开始掂量烟民腰包的主意。烟草行业2014年利润破万亿,占全部财政收入的10%。在我国,控烟工作的重要性从来也不会超过就业。我们合理猜测,经过精密测算的提税方案,必然是本着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而去,同时不会怎么伤及解决五千万人饭碗的烟草行业。有着政府背景的财政科学研究所计算表明,我国若每包卷烟增加从量税1元,政府财政收入将增加649亿元。
财科所另一项计算显示,调税之后我国烟价中43.5%是税。这个比例比奢侈品中的税还要高了。但如此这般加税之后,我国一盒烟平均售价也就是六块钱,不到一美元。而国际平均烟价是5.5美元。差得太多了。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税收应该提升到零售价的70%,我们加完之后也还是有差距。
尽管提价效果几何有争议,但肯定属于强力手段。有人说提价对于高档烟来说只会是推波助澜,有人说烟民不会因为一年多花几百块钱而戒烟。说得都很中肯。不过也的确需要承认,10%的加价已能够让农村烟民、低收入烟民、零花钱不多的未成年烟民少吸或不吸了。再拿些凶猛的案例来说:香港当年将香烟消费税猛增到300%之后,吸烟量立马下降了20%;俄罗斯也曾经如此搞法,效果同样显著。都说吸烟是“刚需”,但在价格武器面前这种刚性也不过尔尔。一包中南海卖到中华价,不信大伙儿仍然要每天半盒。
可惜这种提价法在国内目前只能是琢磨。我国作为全球少有的百分之百官售烟草的国家,控烟工程相当于政府自己和自己较劲,左手按着右手。中国烟草总公司和烟草专卖局就是一家机构。这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我国控烟工作难有进展。
4月下旬推出的新《广告法》,终于将目前能够见到的几乎所有烟草广告加以禁止。此前运行20年的老法里,零售端的烟草广告一直没有禁绝。但此次修法,仍然没有彻底堵死未来新兴广告形式,也没能把反映吸烟害处的图片放上来。从国际经验看,全面禁止烟草往往通过媒体广告、赞助活动等有力措施推动。我们欣喜地看到这方面国内也有这样的进展,又不禁遗憾这样重要的修法机会下控烟力量还是没能全胜。控烟工作靠烟民自制不太现实,唯有实打实通过价格和认知渠道削弱烟草对公众的吸引力,才能算是彻底。如此涉及几乎所有人的事务,实在不应扭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