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东南锐评 > 正文

遏制“扶人被讹”要有制度设计

2015-04-16 09:38:33 钱夙伟 来源:长沙晚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福州一民警出警返回途中,遇见骑电动车的两名老人摔倒在地,连忙上前询问伤情,没想到摔倒的老人却一口咬定是为了避让警车才摔伤。民警忍受着被老人冤枉的委屈,依然把两名受伤老人送到医院救治。幸好路边的监控视频拍下事发经过,还了民警清白。(4月15日《福州晚报》)

若是没有监控,又该是怎样的结局?此前,“好心扶人却被讹”的新闻已屡见报端。而且南京“彭宇案”等一些有争议的判罚案例,更加剧了好心人自危的现象。显然,救助他人反遭诬陷,不仅伤了好人的心,今后“助人为乐”的人和事难免越来越少,因此又必然助长冷漠风气,这于社会道德乃至法治建设,无疑是灾难性的打击。

毋庸置疑,当他人面临危急关头,要不要救助居然成了一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反遭诬陷的不良风气得不到遏制造成的。虽然诬陷好人的忘恩负义之徒只是极个别,但谁也不知道,究竟遇上的是不是“极个别”,也因此,即使“极个别”,却足以让人从此不敢伸出相助之手。

而现在一旦救助他人者反遭诬陷,相关的制度设计,反而让忘恩负义之徒掌握了“主动”,要告状就告状,让人家无端蒙受不白之冤,即使后来通过诸如监控录相、目击证人查明真相,诬陷者也“无事人一个”,这更加让见义勇为者心寒。虽然这次依靠监控还原了真相,但问题在于,许多的案例并非这样幸运。实际上,于见义勇为者,也不可能在排除被讹诈的风险后才去救人,这无疑加大了事后为自己寻求证据的难度。

弘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首先要让助人为乐者没有后顾之忧。而这尤其需要法律的“护航”。而对于忘恩负义之徒,当道德的压力不足以让他良心发现,并使其行为合乎道德准则时,就必须让他难以实现讹人的企图,乃至付出足以有所触动的代价,这更需要法律的刚性制约。比如深圳已经立法规定,被救助人没有证据证明或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将依法由被救助人承担不利后果。

显然,只有在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约束之下,才能促使忘恩负义之徒回归到起码的道德水准。而解除因为好心施救而可能产生的民事责任问题,消解公众实施救助行为的后顾之忧,于整个社会风气的良性发展,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实在是必不可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