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暗访扫黄”,别把特例当习惯

2015-03-16 12:23:21 薛家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3月13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甘肃省会宁县交通局暗访时,发现三楼一间门牌上写着“副局长”的办公室门半掩着,透过门缝记者看到一名男子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看到记者推门进来,男子神色慌张急忙关闭屏幕页面。同行的摄影记者发现该男子未关闭的页面上竟然是黄片字样,硬盘中竟存有200多部黄片。(3月15日 《当代商报》)

在作风建设不断加码,群众路线的洗礼已深入灵魂,现实惩戒持续给力的新常态下,依然有官员在上班时间不谋工作,而是打纸牌、看黄片(居然收藏了200多部黄片)。不得不说,这的确够“任性”,受到停职处罚,一点都不冤。但我们在怒其不争的同时,也要哀其不幸----该官员不是在纪委主动出击中被抓现行,而是在记者暗访时被撞到。

该官员被记者抓到看黄片,让人不得不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当地纪委的作风纠察,是否失之于宽。二是,记者视察式的暗访,是否存在“乱作为”、越位作为。对于第一个问题,社会上的争议不大。毕竟,官员敢于开门看黄片,足以说明该地作风建设绵软无力。但对于记者是否“乱作为”则争议较大,有弹有赞。

应该说,记者想通过暗访,来监督基层行政职能机关的工作作风,其本意和初衷都是好的。从效果上看,此次记者的暗访,确实给当地松散的干部作风,打了一针强心剂。而且,公众也乐于看到官员被抓现行,并受到严肃的纪律处罚,以警示干部队伍。但一次成功,并不代表整体有效。这种“打哪指哪”的暗访,并不可取。首先,未得许可,直接闯入官员办公室、查看官员电脑,涉及侵犯个人隐私。其次,也容易扰乱正常的办公秩序,泄露国家机密。试想,倘若官员电脑中,有不适于马上公开的文件,或者正在开视频会议,岂不是干扰正常的行政?再者,遇到“机警”的官员,记者很可能被倒打一耙,有理说不清。

因此,记者暗访扫黄,别把任性当习惯。记者心中应该遵循一个“标尺”。在当地作风松升级到“作风病”时,应主动出击,聚焦四风问题。而作风问题只是个案,还是将暗访权交给纪委。而自己则聚焦群众关切的社会热点。同样,地方纪委更不能把放纵官员的任性当常态,而是要作风问题,认真抓、长期抓、抓长期,保证切实不反弹。唯有如此,才能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记者与纪委各守各的职责。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