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媒体何敢以“3.15”勒索企业?

2015-03-09 07:24:35 胡建兵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全国两会浙江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气愤地爆料说媒体收“保护费”:“无锡一家电视台搞“3.15”报道,向我要十几万。我说我不给,你报道吧!”全场哗然。(3月7日中国经营报)

年复一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已经越来变得像娱乐节目一样引民众的眼球。有人说,“3.15”前后,普通大众都很兴奋,唯独那些企业老板会忐忑不安,担心在各地电视台的节目中或晚会上“中奖”。其实,各地被曝光的黑幕表面上看起来有鼻子有眼,但从中国媒体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监督和媒体自身经常发布虚假广告的情况来看,这种娱乐式的集中曝光,只是媒体把“3.15”当成作秀的工具而已。

不可否认,每年的“3.15”,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都会集中曝光一批假冒伪劣产品,这对消费者来说确实是件好事,毕竟对不法商家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同时也会指导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然而,现在假伪商品层出不穷,早已不仅仅是市场上的问题,更是媒体和媒体人的问题。只要打开广播电视、报刊杂志,都会充斥着毫无美感,极不负责任的广告。有的时间段,甚至每换一次频道就能收到不同的电视购物,电视广告的栏目。我们稍加回顾,就不难发现许多伪劣产品都是媒体给吹出来的。“藏秘排油茶”“亿霖传销”“SK-Ⅱ”“新兴医院”“胡师傅牌无油烟不粘锅”、玉雕生肖邮票……人们为什么会轻信这些明显失实的广告?因为广告是通过名人,通过主流媒体发布的。因此,尽想靠“3.15”那天,假惺惺地曝光几个伪劣产品是远远抵销不了刊播虚假广告给民众造成的伤害的。

“3.15”是媒体最难平衡的日子,一半是媒体的责任,一半是广告利益的诱惑。然而在这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面前,很多媒体却成了金钱的“俘虏”。很多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商家只要舍得花钱,不但不会被曝光,还可能被保护起来,而不愿意花钱的企业,即使没有什么大问题,也有可能一些小问题被媒体无限“放大”。因此,“3.15”成了媒体获取大量广告费的最好时机,企业因而也成了被媒体勒索的对象。

“3.15”期间,媒体一方面扮演打击伪劣产品为民维护权益的角色,另一方面又为舍得花钱的商家传播虚假信息广告,这样“两面性”角色的尴尬,已经出现了很长一个时期了,以至到了百姓忍无可忍的地步。这种尴尬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媒体的生存状况遇到了危机。财政不再给补贴或补贴太少,媒体不得不依靠自身的力量组织广告。加上媒体竞争的加剧,有时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的手段来获取广告。说好听一点是满足客户的要求,说难听一点就是对企业敲诈勒索。

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大多数人眼里,主流媒体的声音就是“真理”。媒体把党和人民的喉舌作为挣钱的工具,把“3.15”作为挣钱的最好时机,从而失去了诚信和公信力。所以,媒体在监督他人的同时,是否也应该认真地监视一下自己呢?“3.15”期间媒体的节目和版面确实很吸引人,但越来越多的充斥媒体的虚假广告,很难让人相信媒体靠一个“3.15”晚会的喧嚣作秀能让消费者获得安全感。这样的节目办得越红火,却越像一个怪胎,广大消费者也就越遭殃,媒体也越发尴尬。只有祛除了铜臭味的节目才是好节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