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教育部发文,通知各地做好2015年高校招生工作,洋洋洒洒。其中“不得”连出26次,点出各项注意点。教育部用心极为良苦,但看完后却令人汗流浃背:如此一纸书生文件,如何搞定各路流氓? 发文自然不会无的放矢,“26条军规”自然有26条烂事儿。如今高考考生动辄将近千万,而优质高校招生名额杯水车薪。于是这些年高招过程中出格手段花样不断翻新。考生这边为求加分,冒少数民族者有之,滥竽充数混优秀运动员者有之,为省三好名额打破头皮者有之。有些地方甚至扎堆作案,喜人地涌现出一大片“优秀模范子弟”。山东、江苏、湖北等一众考生密集的教育大省,高考前夕考生迁移真是浩浩荡荡、络绎不绝,组团前往竞争低压地区。高校方面也不示弱,为争高分生源练出了十八般武艺。暗地的有勾结高中秘密拿到学生排名,张扬的有大派入学红包搞“大促”,威武的有通过工作、社交网络对学生家长实施立体化超限战,缺心眼的有半公开规定男女录取比例来适应成绩性别分布。各省招生办本应充当定海神针作用,但是在考生洪流冲击之下也有沦陷迹象,擅自更改国家招生办法实施细则的做法层出不穷。 对此,教育部一串说词,归纳起来就是几句话:我们怎么规定,各地招办、高校就要怎么来,别节外生枝、浑水摸鱼。说得特别有细节感,有些把作案手法都说得很清楚,比如“不得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和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考生录取专业”、“不得承诺入校后重新选专业”等等。临行密密缝的慈母形象跃然纸上。 只可惜慈母属于跑偏,大棒才是正经。 且说这只是一纸通知,说白了就是告示,连管理规定都算不上,更别谈达到法律的层面,各省教育厅、各县市教育局中,没见到哪支队伍冲锋在招生一线,拯救一个又一个受到乱象摧残的可怜考生或弱势高校。执法权力完全不集中,你管一小摊,我管一小摊,遇到事又没啥人长期张罗,只能眼睁睁看外面乱作一团。所以,这一纸通知的效果,到顶也就是诸葛亮阵前大骂的作用,只能干掉个别身心素质都奇差无比的,完全应付不了千军万马。 无奈的是,教育部点出这么一大堆毛病,都没敢点到一些更敏感的问题上。且说满足加分条件的运动员资质认定,权力完全在各地体育局,其“专业性”不容教育系统诸君置喙。所以教育部再义愤填膺,也不方便跨越条线去指责体育官员办事难看,整出这一大堆弱柳扶风的体育生出来。艺术生也是情况类似。教育部门在政府当中的议事分量远远弱于人事、财政、公安这些机关,哪有啥权威去撬动其他条线改变?只能寄希望于高层领导的专项整治。 更本质去看,教育系统本身的毛病是滋生这些乱象的土壤。地方教育局考评高中教育质量,一大指标就是录取顶尖大学的数量,难怪高中和这些高校串通来干扰学生报志愿。高校之间也会攀比招了多少“状元”。敢情学生寒窗十数载,到头来考不好难入法眼,考得好成为装饰品,总之不太像个活人。 很少有啥问题像教育这样,几乎涉及所有家庭,并且要求从孩子到家长都以一种积极拼搏的姿态去取得好结果。这种事特别考验社会的整体治理水平,需要文化在其中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比如,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照顾弱势、奖励奇人、抚恤有功,人情味与合理性都很够,很典型属于文化范畴。但是家长只求自家孩子机会多,不管社会危害大,越线作弊。制度再怎么设计,在这样的素质背景下都难以奏效。大街上的红绿灯够合理了吧,拦不住的是中国式过马路。这些年很多学生则干脆在家长主持下选择逃离,去香港、新加坡和欧美国家读本科甚至高中的学生越来越多。 所以,教育部的通知,读起来觉得心思细密、点拨入理,实则挺虚弱。大家倒也理解,都没太认真,把其中“禁止规定男女招生比例”拿出来反复谈。但我们不希望看到之后每年“负面清单”越来越长。这一纸通知,希望能越来越有分量。 |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