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过不过圣诞,这是个问题

2014-12-26 07:51:34熊丙奇 乔杉来源:北京青年报责任编辑:孙劲贞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又是一年圣诞节,每年围绕着过不过节,怎样过节,总是又起争议、口水横飞。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大招”——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并且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论。

其实,过什么节,怎么过节,这是每个人的权利。只要遵纪守法,符合道德规范,谁都不得干涉,禁止学生过某一个节日,这毫无疑问是行政部门和校方越权。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种流行现象,很难被简单屏蔽掉。而且由于逆反心理的存在,越是屏蔽越是增强其神秘感和吸引力。既然拒绝没有必要,难达目的,倒不如换一个思路,努力去融合和改造。”

不尊重学生权利,谈何传统文化自信?

圣诞节来临,围绕过不过节,又起争议。24日晚,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有学生发微博称,学校在平安夜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并且在校园内挂出了“抵御西方文化扩张”、“坚决维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宣传标语。该校认证微博称“应发扬祖国传统节日”。与此同时,浙江温州的校长们近日均收到了一条来自温州市教育局通知,通知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有关负责人直言,发送这个通知的最根本目的还是希望学校能对传统节日引起重视,而非如现在这般只是一味推崇西方节日。

早在2006年,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十位哲学或教育学博士就曾发出联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抵制圣诞节。当时,这成为圣诞节期间最热的新闻。可是,十博士的倡议书,只具有“行为艺术”的意义,很少有网友响应其号召抵制圣诞,也没有多少人把过圣诞上升到这是西方文化扩张的认识上。——绝大多数过节的人,图的是轻松、温馨,和朋友相聚、乐一乐。十博士的倡议,说到底只是民间行为,谁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其他人可以理睬,也可以不理睬。

现在的情况则不同,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校方,直接发通知、下命令,禁止学校、学生过圣诞。这就不再是倡议,而变成是禁令了。这需要教育部门和校方思考两个问题,其一,谁给教育部门和学校禁止学生过节的权力?其二,禁止学生过洋节,难道就能拯救传统节日吗,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难道要靠禁止洋节来实现?是什么导致传统节日越来越没人喜欢的?在笔者看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禁止学生过圣诞节,问题的核心,不是要不要过圣诞节的问题,而是行政部门和学校越权干涉学生自主权利的问题。正如西安这所高校的学生称,是否过西方节日,学生应有自主选择权。

学生过什么节,怎么过节,这是学生的权利,只要学生在过节时,遵纪守法,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符合道德规范,教育部门、学校都不得干涉,禁止学生过某一个节日,这毫无疑问是行政部门和校方越权。不管教育部门、学校如何高举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的大旗,都无法掩盖这种行为本身的违法事实。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教育改革,要求政府部门放权给学校,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要求学校建立现代治理结构,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在办学中充分尊重教师和受教育者的权益。可是,在现实中,还是有不少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继续采取传统的行政治校方式,漠视学生的权利。而这种行政治校的方式,恰恰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

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反思,为何传统文化节日,学校花大力气举办,可学生却不愿意参加,觉得索然无味,而一些“西方”的节日,校方怎么禁也禁不了,这是因为西方文化强大吗?还是因为这些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太强调所谓的教育意义,并为了达到所谓的教育意义,然后采取灌输方式,要求学生参加活动要写体会,谈心得,如此过节,累不累?学生们会喜欢吗?教育官员和学校校长们,知道学生想要什么吗?寓教于乐这样简单的道理,懂不懂?

对于教育,我国教育管理者和办学者,总爱区分西方教育和东方教育,而以笔者之见,无论东方教育还是西方教育,教育的本质都一样,就是让人生活更美好,要办好教育,都必须坚持一个共同的原则,即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权利,不是限制学生的权利,而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告诉他们有什么权利,怎样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漠视学生的权利,动辄用行政权力限制、禁止学生的权利,这背离教育的本质,同时也不利于培养懂得自身权利、积极维护自身权利,同时尊重他们权利的合格公民。

熊丙奇(上海 学者)

圣诞节与其拒绝不如改造

每年的圣诞,都会制造出许多衍生话题。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大招”——封校禁止学生过平安夜,并且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在网上引起激烈争论……

每年圣诞节,都会引起一番唇枪舌剑。这边有人说:圣诞节能带来很多快乐和新奇的东西,这也是与世界文化接轨;那边有人回击: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淡漠自己的传统节日。听到这样的辩论,总是禁不住想笑:现在的圣诞节跟文化又有多大关系,那些过圣诞节的人,真的懂圣诞文化吗?在他们玩乐的时候,真的想到圣诞文化吗?

看看大街上的红男绿女,在他们恣意的青春脚步里,只重复着一个动作:玩玩玩。看看朋友圈的“鸡汤挂面”,在他们唯恐人不知的“内心独白”里,只有着一个主题:买买买。这种消费主义浪潮裹挟着的圣诞,只有娱乐哪来文化,只有“娱乐至死”哪来“文化至上”?在这样的平安夜和圣诞夜里,和这样一群人谈文化,无异于对牛弹琴。

在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里,很多人读出了深深的危机。其实亨廷顿本人也未必想到,在消费主义冲击下,文化已经步步退却。而且,任何一种文化,输出的过程,其实也是融合的过程。一种文化想为另外一个圈子里的人接受,就必须接受改良,融入许多他乡元素、时尚元素,特别是一些与消费息息相关的文化,越来越呈现出消费的特点,文化渐如白开水般无味道。这在节日文化上,表现得尤其为甚。今天主流节日的主题,有几个不剩下购物和狂欢,有几个还是文化学者心目中的节日?不仅圣诞,就连春节,消费味也越来越比文化味浓。

在许多年轻人心里,圣诞其实和“双11”差不多。如果你认为,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扩张也值得警惕,那么更重要的也不是拒绝,而是改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种流行现象,很难被简单屏蔽掉。而且由于逆反心理的存在,越是屏蔽越是增强其神秘感和吸引力。就好比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封校之举,关的只是有形之门,而在无形中却有着无数的大门和窗口在敞开。不讲其他,单看学生的微博微信,也就有了答案。

既然拒绝没有必要,难达目的,倒不如换一个思路,努力去融合和改造。必须指出的是,当圣诞节来到中国时,其实已经改变了容颜,不再是昔时模样。如果你还是觉得传统文化受到威胁,那就把圣诞当成一个手机壳,在里面装上本土文化的内核。比如在这样的节日里,同样大讲中国故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按照你的担心去改造去融合。开明地面对,智慧地引导,可能的威胁永远是可能,不会成为实际;如果引导有力有效,连可能的威胁也不会有。

圣诞越来越成现实版的“双11”,更多有着狂欢和消费的味道。即便有一点文化威胁,也没有亨廷顿讲的那么可怕。如果连这么一点也不放心,那就去智慧地引导和改造吧,而不是像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那样封校禁止。相对于拒绝,改造更能体现风格和水平,更容易达到想要的目的。

乔杉(江苏 编辑)

相关阅读: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