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昨天发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按照意见,计入高考的3门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5个方面。(12月17日 央广网) 将学生综合素质纳入高考招生范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应景之作,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落实素质教育。但是,要使“软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导向与选拔作用,还必须靠“硬规划”来助阵。 高考一直被奉为教育“指挥棒”与“风向标”。关于高考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掀起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两个《意见》的发布,势必引起人们对学生“软实力”的极大关注,这的确是件可喜可贺之事。 但是,“软评价”也不是无懈可击的。由于标准难以把握,参照不易确定,量化或等级划分中对人为因素的依赖过重,很容易滋生“暗箱操作”的空间。因此,要保证评价过程的客观公正与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相关部门必须制定明确可行的操作意见或工作规划,用这种略带强制性的硬性力量来督促评价在阳光透明环境下有序开展。 另外,《意见》将许多曾被视为“副课”的内容加了进来,这对培养具有文明高雅的审美与艺术情趣的现代化新人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若无明确适宜的工作细则,严密周到的工作规划来清道护航,这种“软实力”的评价很可能会流于形式。因为,在以往评价体系的压迫下,各方精力都用在了学生 “硬实力”的获取上,突然一下得知“软实力”也能加分,难免会出现“一边倒”的冲动。而书与题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任何缺少丰厚知识底蕴的艺术都是缺乏生命力的。 因此,要切实搞好“软评价”,还必须先做好学生、家长以及教师的思想工作。要让他们都懂得重视学生“软实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可偏废文化课的学习,也非意在鼓励学生选择艺体的“捷径”,而是为了以软显硬,以硬助软,最终使学生成长为“软硬双优”、“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
相关阅读:
- [ 12-18]高考加分取消,特长教育不能取消
- [ 12-18]综合素质评价入高考还需持谨慎态度
- [ 12-18]“综合素质”别成另类高考加分
- [ 12-18]将高考加分纳入自主招生是改革正道
- [ 12-18]剩余高考加分项也应改革监督机制
- [ 12-10]“衡中模式”是“高考梦工厂”还是“人间炼狱”
- [ 12-01]高考按专业录取 益处有多少
- [ 11-27]高考应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