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轮新型创业企业上市热潮中,公众应如何甄别一些创新商业模式中的数据真伪,进而维护自己的权益】 近日,一封匿名举报信令一嗨租车的上市进程横生波折。举报信称一嗨租车夸大了车队规模,还夸大一部分不适合对外租赁的汽车的剩余价值,并存在把已丢失车辆计入车队等系列造假行为。尽管一嗨租车迅速启动危机公关,并聘请律师事务所在一天内“自证清白”,其上市时间也不得不由推迟到了17日。 16日,一嗨租车进一步将举报信定性为“恶意攻击”,其执行副总裁蔡礼洪也向媒体表示,公安机关已对匿名举报人展开调查。但由于一嗨租车仍处于上市前的法定缄默期,因此一嗨及蔡本人并未对此透露更多细节。 按照一嗨租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相关信息,一嗨收到上述举报信的确切时间是11月12日,当时一嗨已公布预计14日上市的计划。就此时点选择分析,举报者的直接目标可谓异常明确,即以根本来不及应对的“割喉”手法,阻止一嗨如期上市。 不过,直到目前为止,举报者只算部分达到了目的:一嗨14日上市的计划虽被搅黄,但也只是推迟了三天。更重要的是,虽有德意志银行11月初退出承销团引发市场猜测,但无论是收到举报信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还是剩下的两家主承销商高盛与摩根大通,这些关键机构似乎均未受到举报信影响,而是继续与一嗨合作完成上市操作。 尽管举报信内容真伪仍然有待进一步核证,但此次一嗨的危机公关表现却是可圈可点。在此前多只中概股因财务造假指控而遭遇美国监管处罚、美国市场对中国上市公司整体形成负面观感的不利背景下,一嗨没有中止上市进程,而是在聘请美国律师事务所“调查澄清”后,坚持完成上市及接受投资者检验。 这种至少在表面上“君子坦荡荡”的举措,对于高度看重程序正义和法律手段维权的海外投资者而言,反倒在短期内有助于改善他们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形象认知。 不过,从长期来看,即便最终调查还一嗨以清白,此次举报风波却仍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亟待深思的命题:在本轮新型创业企业上市热潮中,国内公众应如何甄别一些创新商业模式中的经营数据真伪,进而维护自己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权益。 平心而论,相关举报所指的租车企业所属车辆估值争议,以及车辆丢失问题,不仅普通投资者难以从单纯的财务报表中了解实际情形,即便是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受制于资源及车辆运营专业技能门槛,恐怕也很难真正对一嗨所拥有的3.56万辆车进行完整核证及准确估值。而法律法规方面的差异,也使得海外同类租车企业的审计经验,很难直接套用至国内租车企业。这样一来,一嗨在这些方面遭遇质疑,也几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这些难题,几乎是公众在审视传统上市企业时不曾遇到过的。 租车虽在国内属于新兴产业,但在国外早有成熟经验可循。要是如阿里巴巴这类创新企业,本身在商业模式和经营数据指标设定上难以找到同类参考案例,则更难以套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加以核查。那么,在这样的情境下,如何确保公众股东实质性的知情权和市场监督权?这显然是一个更为长久的挑战。 因此,除了如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王健博士等人提出的建立“吹哨人”制度(内部人举报制度)之外,培育更多行业专业第三方组织,以担负起数据核证的功能,或许也是路径之一。 |
相关阅读:
- [ 11-12]让约租车一路走好
- [ 09-29]新兴的“约租车”不能走垄断老路
- [ 09-19]“公车”变“租车”,仍需精打细算
- [ 08-14]“政府租车”让公务用车重新姓“公”
- [ 05-19]结束租车补贴,打车软件能撬动统一租价?
- [ 06-20]航企“喊亏”别拿出租车说事儿
- [ 04-27]神州租车赴美IPO哑火的警示
- [ 11-23]急增校车不如按需租车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