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村里基本上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江西省萍乡市职业种粮农民陈茂盛不无担忧地说,他已经55岁了,当前中老年人种田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现在的田好歹还有人种,再过十来年,等我们这些人老了、种不动了,谁来种田就真成为一个问题了。(11月5日《经济参考报》) 被称为“政治经济学之父”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过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然而,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江西、安徽、四川、湖北等地进行调研中,许多农民都反映由于当前农村留守种田的农民仍以中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不愿回乡种田,他们也担心将来“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种田”,农业依然后继乏人。 农业生产“后继无人”,从长期来看将导致国家粮食安全难以保障,而从短期来说则直接推高了农业用工成本的飙升。江西省新建县联圩镇职业农民孙祖升算了一笔账:2010年,我开出的工价还不到100元一天,而今年高的已经超过了200元,价格翻了一倍,但人还更难请,贴烟贴酒不说,工作时间还不能太长。 而农村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也亟需政策扶持,比如当前土地流转政策不完善,土地承租关系不稳定,银行贷款难办,职业农民都不敢做中长期规划和投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显然,目前的农村,“劳动”与“土地”并未能给农民带来财富,“种地不挣钱”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共识。这种共识的存在,无疑会把农业推向危险的边缘。 这种危机的存在,根源还在于提高农民待遇问题,而这种待遇不仅仅是惠农政策的倾斜、落实,更要唤起社会对农业的关注和对农民的关心,改变农民收入低、劳动辛苦的现状,从根本上实现“城乡一体化”,无论是教育、医疗、住房、户籍还是其它社会保障等等,让“农民”与“城里人”有着一样的尊严和体面,甚至在某些社会福利方面超越城市居民。 换言之,只有农民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尊严,尊农、重农成为社会共识,农业“后继无人”的危机才有可能得以化解。 |
相关阅读:
- [ 11-06]“后继乏人”恰是“农业脱胎”的好机会
- [ 09-04]地产“大佬”能否适应农业慢逻辑
- [ 07-31]取消农业户口,让平权时代来临
- [ 07-29]携手中国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 [ 07-01]日本农业“触网”不只为高收益
- [ 06-18]口号农业要不得
- [ 06-04]给高效农业更多想象空间
- [ 05-07]农业二次飞跃需重振集体经济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