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闹出一个河北邢台市勇摘空气污染全国倒数第一帽子、立志勇夺全国倒数第三的笑话。 国家环保部自2013年1月起发布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迄今20个月里,邢台拿了10次倒数第一。如今退出倒数第一,变成要自我表彰的喜事,而倒数第三成为继续奋斗的目标。环境治理的动力,看来就是离开垫底的地位,坦白说,这几乎是比赖。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有些地方在环境治理上看重的是排名,而不是居民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渴求。所谓排名,也不是力争前列,只是怕出丑,把空气质量作为地方形象而已。如果没有排名,外界看不到,连形象都不用考虑。 人每天离不开清洁的自来水,无时无刻不需要呼吸新鲜的空气,否则就没办法活下去。治理环境污染,目的一点都不复杂,就是让人们能够过一种正常的生活,而不是在雾霾里喘息挣扎。这一点,并不需要理论支撑和专家论证。 从这种意义上讲,防治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永远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都会受到损害。政府应当把它放在议程的优先位置,花大力气和必要代价去做。 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消极对待环保工作,眼看着河流土壤污染、雾霾连月不开,无动于衷。但是当外界有了评价,地方声誉、形象受到了影响,或将牵连政绩,治污的动力就开始了那么仅有的一步。对于形象和面子,是要下力气抢救的;形象和面子也有边际成本,退出倒数第一,乃至争夺到第三,政绩也就实现了最大化收益。 邢台为我们考察环保工作提供了一只可供解剖的麻雀。该市2013年空气优良天数为38天,可见问题由来已久,但直到有了大气污染指数全国排名,他们才急了。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治污措施,但领导干部们一直在算账。他们总结说:人家是“壮士断腕”,我们是“壮士断腿”。他们认为自己作出了牺牲,周边省市和国家应当给予补贴。 从中可以看出很多严重扭曲的环保观念,特别是一套治污逻辑。关停污染企业,的确会给地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甚至就业带来影响。但收税和就业的目的无非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所有污染企业都与此背道而驰。污染企业不是我们的“腕”和“腿”,而是人民“公敌”。关掉它们,不是为国家作牺牲,而是给自己留活路。 当前我们环保形势不容乐观,治污损及地方政府利益,但主要是部分领导干部的政绩。弄个全国排名,会因政府官员的形象偏好而使之有所触动。而治本之策,还是落实环保责任。但一些领导干部混乱的环保观念,也需要正本清源,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以人为本”:坚定不移地把人的福祉视为经济发展、政府目标。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