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各大景区迎来旅游商品购物潮。这些商品本应有极强的地方特色,然而不少游客却发现,一样的竹雕、一样的小木刀、一样的木梳……千百个景区都在卖同样的“地方特产”,旅游商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让人提不起购买欲望。(10月7日 《人民日报》) 对游客而言,景区商品就是文明版的“到此一游”。大多数游客都愿意观赏完美景后,用购买纪念品来刷一下存在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国内大多数景区商品都长着一副“大众脸”。景泰蓝手镯、项坠、折扇、文化衫,这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地摊货,居然变身“景区特色”。纪念品低端化、同质化、无特色,自然丧失留念价值,一点也勾不起游客的购买欲! 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消费达到2.9万亿元。但旅游购物占旅游总消费不到30%,而旅游发达国家的比重则是50%到60%。也就是说,旅游购物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开辟了一个290亿元的市场。纪念品作为旅游购物的必选项,可以想象,市场“钱景”是多么的广阔!但“千景一色”的纪念品,值得买么?去四川旅游买回一把梳子,上面竟写着“少林寺纪念”。这样的笑话,其实是在逼游客用脚投票。 面对如此一个前景无限的市场,景区为何不为所动呢?一方面是景区没开发“纪念品经济”的动力。随着票价的“节节攀升”,目前部分景点类公司的毛利率超过60%,高于房地产等其他暴利行业。试想,景区门票经济就能赚的盆满钵溢,何须费尽心思开发旅游商品?另一方面纪念商品开发有风险。如果景区打造自己的专属纪念品,就要请设计团队专项开发。但付出高昂的研发费,市场不一定“买账”,还要面临被盗版,赔的血本无归的风险,令景区望而却步。于是,大部分景区直接从小商品市场进货,印上景点的logo就上架开卖。 因此,对政府而言,与其放任景区依赖低端的门票经济。不如掐断景区靠门票牟利的“脐带”。俗话说,“穷则生变”,景区告别门票依赖,自然会延伸旅游产业链,在旅游商品设计研发、制作销售等环节下工夫,开拓新市场。同时,政府要做好人才配套工作。纪念品“千景一色”,也是旅游纪念品开发专业人才匮乏的表现。政府要积极推动大学、设计院所,与景区、旅游市场对接、融合,解决景区在纪念品开发上的后顾之忧。 目前,我国5A级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远远高出国际同类景区收费标准,被舆论屡屡吐槽。旅游纪念品虽是小商品,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在门票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何不通过行政杠杆,引导景区在旅游商品开发上多花些心思呢? |
相关阅读:
- [ 10-08]纪念品同质化根源在“门票依赖症”
- [ 10-03]落实门票预约制,5A景区应先行
- [ 09-30]“景区门票排行榜”是民意靶子
- [ 09-29]景区门票岂能说涨就涨?
- [ 09-28]门票涨价宜辩证看
- [ 09-28]门票“内免外收”并非明智之举
- [ 09-26]三峡大坝免的是门票,给的是态度
- [ 09-25]三峡大坝景区免门票莫歧视外国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