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行与思之一 在中国体育的发展坐标系中,亚运会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参照。这种参照,至少可以从3个视角去打量和思考。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1974年德黑兰亚运会首度亮相,1982年新德里亚运首次登顶金牌榜,自那之后,金牌榜首位再未旁落。1990年北京亚运之后更确立了无可撼动的领先优势。亚运是相当一部分优秀选手迈上奥运殿堂前必经的一级台阶。国内体育界有奥运“大考”,亚运“中考”的说法。从竞技视角看,参与亚运始终是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1990年北京成功举办亚运会。从参与人数、时间跨度、影响广度看,北京亚运是当时国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国际盛事,在新中国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印记。20年之后,当亚运圣火再度在广州燃起时,办亚运已无需再凭“举国之力”。中国持续快速的发展使办亚运已可以举重若轻。与北京相比,广州亚运打上了更加鲜明的城市特点和地域色彩。从国家视角看,举办亚运的理念和价值追求都在发生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亚运金牌榜白热化竞争也曾牵动人心。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之后,国人对亚运的关注度不可避免地衰减。一方面,大众的体育眼界已今非昔比,职业体育深度进入生活;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改变了传播格局,在近乎全覆盖的信息场域中,亚运需要更具吸引力的热点才能持续发展。从大众视角看,欣赏亚运的曲线下滑,对亚运未来的走势影响如何,应当认真评估。 3个视角的亚运交织在一起,也许能更准确地反映亚运之于中国体育的价值。同时,将这3个视角有机结合,也可以用更全面的体系判断今后发展的路向。 从竞技视角看,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和获得的口碑并不呈正向关联。“三大球”有千钧之重,失魂落魄又岂止扫兴。这也说明,中国体育的发展结构和模式必须有所突破。从国家视角看,举办亚运既需要降低门槛,更需要多接地气。未来如果再有中国的城市希望举办亚运,都要充分考虑民意所需,如果办亚运还停留在“花钱赚吆喝”的层次上,很难再获得足够支持。从大众视角看,打动人心的体育精神和多姿多彩的项目文化能否真正进入生活,是亚运和大众产生“化学反应”的深层推动力。 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与中国体育的亚运之路互相印证。而光彩如何在未来延续,答案唯有改革。 |
相关阅读:
- [ 10-03]韩国跳水选手栽进泳池下体受伤获0分
- [ 10-03]直击仁川韩朝男足决赛:韩球迷为朝鲜队员鼓掌
- [ 10-01]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回应质疑:设计不存在失误
- [ 09-28]“大妈”级志愿者篮球场边起舞
- [ 09-28]羽毛球赛场美女观众看台靓眼
- [ 09-27]男子4X100混宁泽涛率队惊天逆转夺冠
- [ 09-27]友爱!孙杨为朴泰桓准备蛋糕 你的生日我记得
- [ 09-27]孙杨手捧蛋糕为朴泰桓庆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