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教育讲堂> 正文

勿让临聘教师成“历史问题”

2014-09-28 07:44:02姜泓冰来源:京华时报责任编辑:林锦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临聘可以救急,却不该是节流之道。不要让这样的三六九等与临时应对,变成新的历史遗留问题,值得好好关注和研究。】

近日,一封以深圳公办学校1万余名临聘教师名义写给深圳市领导的信在网上广泛传播,引来传统媒体介入报道,让深圳之外更广更大范围的人们都关注到了“临聘教师”这个群体以及他们的处境。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按媒体报道,深圳公办中小学目前有五六万在编教师,但还有上万名临聘教师。做着同样的工作,获得的报酬却只有在编教师的几分之一,还要面对随时被解聘的危险,诉诸有关部门,换来的只是对“临聘合同不得超过一年”规定的强调。

正确看待临聘教师问题,首先需要厘清这一支庞大队伍的形成原因与存在价值。快速成长的城市和迅速变动的人口,让管理者很难备足师资,而在市场经济中磨炼出的本能,也使得雇主们习惯于选择尽可能少地进编、养人。临聘教师不仅能让学校进退自如,还能产生“鲶鱼效应”,让在编在岗教师更珍惜工作机会。

这样看来,临聘教师自有其存在理由。在推行全员聘用、不断增加用人机制灵活性的今天,那种采取特殊政策将临聘教师全部纳入编制的想法,显然不合时宜。

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同是教书,在编的与临时工为何不能“同工同酬”?不管临聘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基本条件上存在怎样的不足,只要学校将他们放在了同一个岗位上,即是对个人能力的一种认可。况且,同工同酬已是法律的明确规定,为何不能严格执行?只要做到这一点,临聘教师们增加收入、缩小与正编教师待遇差距的诉求,就能得到极大满足。更进一步,如果在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正编教师时,能够给予那些已“临聘”多年、业绩良好的教师以部分倾斜,让整个群体既看到差距也看到希望,或许更助于对“历史问题”的逐渐消化。

临聘可以救急,却不该是节流之道。长期聘用临时工做最急难险重的工作,只给最微薄的工资与最少的福利待遇与保障,不惟是教师,其他行业更甚。不要让这样的三六九等与临时应对,变成新的历史遗留问题,值得好好关注和研究。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