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语粹 □如果说改革初期的难度更多地集中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重点是突破思想上的束缚,那么中国改革新出发的难度,则更多地集中在利益调整上面。 □利益调整这个关口,无论怎样艰险也必须得过,否则,改革就会失去群众支持,改革的意义就会打折扣,改革本身也会停滞下来。 □只有突破这道难关,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样,中国改革新出发所激荡起来的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就更加可观了。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开了新出发的大步子,表明更加科学地领导和推进改革,已成为我们党进行国家治理的常态化工作,成为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段落。把这轮改革新出发放到中国改革历史进程这个大背景上来分析,可以看出其新之所在的三个特点。 中国改革是分阶段展开的过程。这轮改革新出发的突出标志是提出并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总目标。 由于中国改革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进程,其向前推进的鲜明特点必然是以问题为导向,分阶段深化。在30多年的改革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大体属于对改革总目标的一种表述。党的十八大后的改革新出发,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改革“总目标”这个概念,并且规定了它的具体内涵,这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要求在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贡献,更是改革新出发的突出亮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自然会涉及更广泛也更具体的制度和体制问题,可以期待,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改革的总目标,将呈现出更加清晰的路线图。 改革新出发为什么要提出并且能够提出这个总目标?为什么明确要求在2020年取得改革的决定性成果?从背景上看,起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邓小平很强调把有成效的改革措施转化为制度,并在1992年表示,我们再过30年也就是说到了2020年前后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可见,制度的完善、成熟和定型,一开始就包含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构想和探索之中。二是经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探索,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只是中国改革的一个重点领域,不是中国改革的全部,没有其他方面成熟体制的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很难单独完善起来,同样,也只有把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来统筹设计,整体推进,全面改革才能深化下去。三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在建党100周年即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的指标,不只是经济上的,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要求,没有各方面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能力,全面小康社会很难说是完备的和令人满意的。 总的来说,中国改革在每个阶段,都是从需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下手,设立具体目标,明确重点任务。这种循序渐进的改革进程,是一个真正愿意改革,有能力领导改革,并且是为国家发展稳定高度负责来推进改革的政党,所必然选择的改革前进方式。这样的历史进程,也同中国改革的国情背景密切相关。如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在创造着当代中国的历史,那么,它不是随心所欲地在创造,而是在它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历史条件下来创造的。提出并明确改革的总目标,所依据的是中国的国情和自己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正确理解这个总目标,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处理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的关系。前一句讲改革总目标的根本性质和方向,揭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有原则有前提的,绝不能把现代化理解为西方化;后一句讲改革总目标的实现形式和基本途径,说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具体要求和具体落点的。如果把这两句话割裂开来,总目标就不是完整和全面的了。处理好了二者的关系,改革新出发就会扎实前进,避免出现大的偏差和大的折腾。 |
相关阅读:
- [ 09-11]“强改革”开启中国经济繁荣发展新图景
- [ 07-17]公车改革是中国改革决心的试金石
- [ 04-28]韩总理请辞,中国社会应如何对照
- [ 04-28]中国改革的“饭碗经济学”
- [ 03-11]中国改革同样需要突破思维定式
- [ 03-03]探寻中国改革奥秘的重要窗口
- [ 01-26]世界“重塑”与中国改革脉动相通
- [ 01-09]让更多群众信仰法律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