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用长效机制去除“官员热衷EMBA”的“惯性”

2014-09-17 11:26:56 赵晓展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花在天价学费上的钱少一点,用于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钱肯定会多一些;不该交的酒肉朋友少一些,有助于官员倾听基层和群众的真实声音,更懂得基层和群众到底需要什么、欢迎什么少一些花里胡哨的“不务正业”课程,才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做公仆所需要的本事。】

据9月16日新华社报道,一个月前,中组部发文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EMBA、后EMBA、总裁班等被明确列为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领导干部一律不得参加”。这引发领导干部退学EMBA风潮。

引发领导干部退学潮缘于一个“通知”——7月31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组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和各类名为学习提高、实为交友联谊的培训项目,已参加的要立即退出。

EMBA即“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的英文缩写,是一种提升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经营管理决策能力的在职培训。但现实中,部分政府官员就读EMBA遭遇诸多非议和质疑。

原因有三:一是部分高校举办的EMBA培训,已经成了利益交换的平台,办学机构借机敛财,学员之间相互拉关系、积累人脉资源,甚至异化为官商勾结、权力寻租的平台;二是一些官员读EMBA所需的几十万元天价学费,加上来去不菲的交通、食宿费用,就读的官员需要支付其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工资,他们当然不会自掏腰包,有的源自单位经费或小金库,有的是商学院专为官员减免,还有很多企业愿意为官员买单;三是一些培训完全变为交钱即可入学、“提钱”即可毕业,一些官员培训只为“镀镀金”,学习充电倒成了点缀。

正因此,这样的“退学潮”无疑是公众所乐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反腐走向深入的必然趋势。实际上,花在天价学费上的钱少一点,用于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钱肯定会多一些;不该交的酒肉朋友少一些,有助于官员倾听基层和群众的真实声音,更懂得基层和群众到底需要什么、欢迎什么少一些花里胡哨的“不务正业”课程,才可以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做公仆所需要的本事。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纸“禁令”固然有效,但从根本上有效防止腐败,更关键的还在于建立起长效“堵漏”机制。

官商勾结也好,公款买单也罢,其根源并非EMBA。种种乱象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腐败的土壤存在、环境存在、惯性存在。以官商勾结为例,即便禁了官员读EMBA,也只是关闭了其中的一条渠道而已。利益的驱动下,某些人总会千方百计寻找其他贪腐途径和方式。

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由官员读EMBA衍生出的种种流弊,就要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

一是人才的选拔要更加科学。不可否认,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内,多多少少存在着提拔干部不重能力和学识而重学历和文凭的现象,客观上造就了部分官员热衷于“假读书”;而为迎合这些人的需求,一些貌似“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硕士培训班、博士培训班应运而生,且个个“天价”。二是要将官员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当权力无法滥用、无法变现并任意左右市场行为时,官商勾结自然就会少了“动力”。

更重要的是,引申开来,想一想、看一看、查一查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似官员热衷读EMBA的“灰尘”,需要我们用法治和党纪的“扫帚”强力扫除?我们的制度建设中还存在着哪些漏洞需要尽早堵上?否则,官员禁读EMBA就难免落入“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窠臼之中。

有一点尤其需要说明,禁止官员参加高收费培训项目并非不鼓励官员通过学习去充实提高自我,领导干部本身也有培训、再学习的需求和必要。各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为各级公务人员提供了大量此类正规培训的机会。真想学习和充电,没必要“另辟蹊径”。是真心想学点儿东西、提高自我,还是打着“学习”的旗号、干点儿别的,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清楚,监管者也清楚,百姓同样清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