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市五六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冒雨走上街头,手拿纸牌呼吁:给年轻人让座。据81岁的梁永祥老人介绍,他们是国棉三厂夕阳红老年志愿服务队成员,7年前就开始这一倡议活动。都市生活节奏快,80后、90后生活不易,作为一名老者,平日坐公交出行时,也应当多关爱这些孩子。(9月12日《大河报》) 都说“公交车是个小社会”,承袭着社会上的种种公德话题,关于“公交车上该不该让座”的争议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许是出于对某些同龄人倚老卖老行为的反弹,这些年,一再有善良的老年人站出来倡议:年长者要“爱幼”。还记得前两年,针对上下班高峰期一座难求的问题,就曾有100多位北京老人发出倡议:错峰晨练,不与年轻人抢公交。相比一些倚老卖老、倚弱卖弱者的骄横,这些个老人的行为无疑令人感动。 诚如有参与倡议的老者所言:想让年轻人尊重你,老人首先要爱护年轻人。“对年轻乘客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大家尊老爱幼,社会才和谐。”这也应和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古训。倘若每个人都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多念及对方的感受,的确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但需要指出的是,公交车上的“让座风波”之所以层出不穷,归根到底倒还不是公德品质的问题,而在于某些人的思维意识里缺乏对于他人权利的起码尊重。 众所周知,任何人只要是买票乘车,就都有“入座”的权利。至于人太多座位不够分,那么就应当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除非是有明确标注的老弱病残孕专座,否则就可以一直坐着。换言之,给人让座是一种美德,不让座则是一种权利。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公共舆论对于“让不让座”问题的探讨总是立足于道德的维度,而忽略了这首先是个权利问题,从而导致一些“弱者”在要求他人让座时总是理直气壮,觉得这是理所当然,浑然不知自己的行为已然侵犯到他人的正当权利。 现在,有老年人站出来呼吁各方换位思考、相互体现,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就其思考范式而言,仍然未脱“道德叙事”的窠臼,故在本质上,与那些举着道德大旗,仗着自己的弱势身份强行要求他人让座者的逻辑并不二致。因而顶多只能算是在和稀泥,化用一句老话:这种倡议“对君子有效,对小人无用”,所以不会有多大的实际效果。 事实上,要想彻底平息“让座风波”,关键还是要回到权利评价的轨道上来。毕竟,权利的坐标是相对固定的,而道德的好恶却往往因人而异,一味强调道德的约束作用,不仅靠不住,甚至可能令双方陷入鸡同鸭讲的局面,成本巨大、成果渺茫。相反,只有当每个人都学会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懂得以权利为经纬,来看待、分析、理解问题,才能够避免“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真正给“让座风波”定分止争。 |
相关阅读:
- [ 09-11]别过度渲染公交车上的“恶”
- [ 09-11]城市公共空间亟需交往“新秩序”
- [ 09-11]老人因让座纠纷猝死别成双重悲剧
- [ 09-11]“争座后猝死”莫落入彭宇式舆论陷阱
- [ 08-22]要真相不要想象
- [ 07-31]“年轻干部陪酒猝死”警示了什么
- [ 07-22]不明原因猝死需有明明白白反思
- [ 05-27]马拉松能否“跑”得慢一点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