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针眼蟹”重蹈“生虫橘”的悲剧 谣言有多种,以辟谣为名而传谣,是更高级也更让人防不胜防的谣言。从商户和专家的分析来看,这“针眼蟹”之三大病因纯属谣言的可能性很大。尽管其背后有在是部分观众对国内食品安全草木皆兵的心理状态,但正因此,也恰恰需要更多的谨小慎微和实事求是。 此次的“针眼蟹”与六年前极其偶然的“川橘生虫”事件有些类似。可是,当时的我们“不辨菽麦”,由于极个别网络推手的肆意炒作和对某些地域攻击的癖好作祟,任由川橘和整个柑橘产业萧条。可是,人生天地间,口说手写,都要彰显一个“信”字。人无信不立,说话算数是信,不信口开河是信,不以讹传讹也是信,尤其在看起来具有无限可能,但也同时存在着大量垃圾信息和别有用心的算计与勾惑的网络空间,更需要睁大眼睛、看清风向。 因此,面对类似事件,除了相关行业经营者应该有“舆情”危机意识,发正声、曝真相,尽快正本清源之外,也要由此学会反思,举一反三,内部自净自谨;有关部门更要尽快职能到位,清除交易双方信息管道中的那些壅滞因素,也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杜绝经营行为中可能存在的不规范现象。顺便查查,此论风波背后,有没有推手的影子。(张翼) |
相关阅读:
- [ 08-22]无“秘”有“谣”
- [ 08-13]对涉疫谣言来一场科学消毒
- [ 08-06]谣言戴上“王冠”就能变成真相吗?
- [ 08-05]网络炒作嬗变轨迹警示执法必严
- [ 07-23]打击“反腐谣言”有利于推进反腐
- [ 07-01]谣言“精细化”,怎么破
- [ 06-05]网络谣言频发需警惕“狼来了”的悲剧
- [ 06-05]谣言之火燎原不要遗忘“灭火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关评论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