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东南锐评> 正文

呵护善念 不能全靠“市民多留心”

2014-08-08 15:06:46温国鹏来源:东南网-海峡导报责任编辑:林锦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我叫×××,我来自厦门,是第××××位为灾区祈福的人……”这几天,当所有人都为鲁甸地震揪心之时,6日上午,不少打开微信的市民发现,这样一条为震区祈福的微信几乎占据了整个朋友圈。不过,导报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祈福信息”暗藏“杀机”。(8月7日《海峡导报》)

鲁甸地震牵动了市民的心,大家自发地通过微信为灾区祈福,这样的善念本应得到最大的尊重与呵护,可暗藏“杀机”的“祈福信息”却亵渎了这份善念。窃取个人信息者可能把主意打到“祈福信息”头上,这样的行为无疑已经迫近了我们的容忍底线,让大家对骗子的厌恶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真是叔叔不能忍,婶婶不能忍,市民更不能忍。

虽然公安部门已经提醒,我们也希望市民“要多留心”。不过很显然,这样的提醒和希望充其量也就相当于“吃饭时注意别噎着,喝水时注意别呛着”。毕竟,市民没有火眼金睛,在善于伪装的各种骗术面前很容易就败下阵来,除非拿出因噎废食的勇气,干脆和各种对外接触说拜拜,否则的话,如何能保证不会稀里糊涂地中招儿?

说到底,呵护市民的善念,不仅需要市民自己“多留心”,更主要的是相关部门能及时出手,加大执法力度,斩断伸向市民个人信息的黑手。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