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某网联合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这份来自35万余份有效问卷的报告显示,今年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仅够买半部苹果手机。同时,三成以上应届毕业生仍“啃老”,近四成过着“月光”生活。(8月4日《北京青年报》) 见到这组数据,笔者不禁想起来起薪低于农民工的问题,这也是实情,一些有技能的农民工,旺季月收入过万元,甚至超过白领。大学生2443元的起薪着实可怜。 然而这个现象年年旧事重提,未免过于老生常谈。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是所谓的天之骄子,考上大学是“穿皮鞋和穿草鞋的分水岭”。但计划经济时代结束了,加上连年的大扩招,大学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多了,就业必然不容易了。但笔者认为,让更多的人读了大学,这不是退步,而是进步。如果大学生和家长还把就业看做读书有用无用的标准,那就是脑子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 而起薪低,就是工资低,什么是工资?工资是劳动的报酬,而不是奖励学习的津贴。读得书再多,不付出劳动,也不应该得到报酬。大学毕业是学习时代的结束,究竟有多大的劳动能力,要看其将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素质转化为劳动力、创造力、协调力的能力和效率。大学生能为用人单位创造多少价值,是需要加以严格检验的。 大学毕业是学业的结束,和其能创造的价值不能划等号。一个农民工一上岗,就能搬砖开沟,他们离开这个工地到另外一个工地,出一份力拿一份钱,他们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其创造的价值是可以即时衡量的。白领为建筑工人月薪上万而不平衡,但办公室的白领又有几个愿意去搬砖和泥? 当然,应届毕业生的起薪低都是暂时的,一旦进入社会拥有了工作经验,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劳动者,自然而然地工资就会相应提高。尽管大学生头顶的光环早已不见,但“读书无用论”的哀叹恰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人生的路很长,决定终点的不是起薪而是后劲。 |
相关阅读:
- [ 08-05]三成应届生“啃老”,并不是人才的悲哀
- [ 08-05]别轻易给应届毕业生贴“啃老”标签
- [ 08-01]啃老7年真的没“法”不行?
- [ 07-31]拒绝“啃老”判例的破冰意义
- [ 07-31]从“被赶出家门”看“啃老”怪象
- [ 06-26]老人拒绝被“啃”亟需判例来推动
- [ 06-26]立法禁啃老,法律是应该多管“家务事”
- [ 06-26]立法禁“啃老”是一厢情愿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