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今天,要怎样见义勇为

2014-07-24 07:19:25张枫逸 陈广江 段思平来源:人民日报责任编辑:林锦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不可鼓励盲目的“勇为”

就个案讲,李本超的义举让人感动、钦佩,但不计后果的施救方式难以令人赞同。毫无疑问,见义勇为应当得到认可和肯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倡导一种更理性、更人性的见义勇为观。换句话说,见义勇为和珍惜生命本身并没有内在冲突。

肯定其高尚精神,但不能回避其施救方式的盲目性;授予荣誉称号,但不能片面地宣传这种不计后果的施救方式。长期以来,在对见义勇为者的权益保护上,社会过多强调了“激励”,而恰恰忽视了另一个最核心的内容——“保护”。不管冒多大风险、付出多大代价,只要是见义勇为,就理所当然地获得鼓励和荣誉,至于风险和代价都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传统的见义勇为观念下,救人者与被救者双双遇难的悲剧时有发生。

生命权大于一切,在保护好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施救方式,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且应通过媒体引导普及开来。社会需要的是理性的、人性的见义勇为,而不是盲目的、不顾条件的见义勇为。把见义勇为和珍惜生命当成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走不出这个怪圈,再激烈的争议也只能远离真理。

山东德州 陈广江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