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是道德绑架 更应追问救助制度勇敢求生并无错 6月30日,成都市武侯区航空路新希望大厦外,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莫向松,带着14个人集体下跪,手举标志牌向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畅借款100万元治病,上面写着“借我一百万,我打工还你一辈子”的字样。莫向松的行为在网上引发了争议。(7月3日《新京报》) “跪求”是道德绑架 由于家境贫寒,其渴求得到富人帮助的心情,也可以理解。然而,莫向松向富人“跪求借钱”,这种做法明显欠妥。一方面,先入为主地将富人置身于被动的局面,等于是一种道德绑架。另一方面,是否借钱或捐款,全凭个人自愿,向富人“跪求借钱”与“逼捐”无异。(张连洲) 更应追问救助制度 困境中的个人越来越倾向于把获得救助的希望寄托在社会公众或者是富人们身上,而本应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政府民政部门或者是像红会这样的社会组织却日益变成了“次优选择”甚至是可有可无的选项,只能沦为“绿叶”,这背后,到底是繁琐的程序、过高的门槛阻挡了民众的求助诉求还是这些机构和部门本身难以得到民众的信任,抑或是就算是好不容易能求来了,救助力度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毫无疑问,无论答案是哪一个,都不是什么让人赏心悦目的好消息,背后暴露的都是社会救助体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温国鹏) 勇敢求生并无错 14人的集体下跪,也是一种权利表达。只是因为,此一举动太过张扬、太过强势,方才引发争议。在我们的固有认知中,求助者理应是收敛、弱势、楚楚可怜的形象——他们同样呼吁“伸出援手”,但从不向特定对象伸手要钱;他们习惯,以彻底的卑微去换取同情。客观说来,其至少是无恶意且无害的。积极点看,其对民间慈善的发育,也许还会有所推动。一方面,求助者高调曝光,让潜在的行善者找到了合适对象;另一方面,他们勇敢走向前台,也是对于富人阶层社会责任的一种提醒。(然玉) |
相关阅读:
- [ 07-04]莫向松的难题该由谁来化解?
- [ 07-04]点名式慈善要不得
- [ 07-03]请宽容“落水者”的那一点点偏激
- [ 05-16]下跪保校与武训兴学
- [ 05-16]教师“不耻下跪”,学生该咋办?
- [ 04-28]“跪求治污”拷问电视问政的诚意
- [ 04-28]这一跪,分量有多重
- [ 04-28]市民下跪,跪的是什么?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