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 | 福建 | 时评 | 大学城 | 台海 | 娱乐 | 体育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网事 | 福州 | 厦门 | 莆田 | 泉州 | 漳州 | 龙岩 | 宁德 | 南平 | 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最新原创> 正文

“新闻失实”需要怎样的“监督”

2014-06-30 07:34:30谢晓刚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林锦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广西电视台采访杨六斤的编导陈女士回应,当时采访未沟通清楚,造成部分错误。①六斤确未独居4年,其堂哥今年3月打工后才开始短暂独居;②关于食野菜,吃野菜食当地居民常有的情况,只是六斤家中条件艰苦,食用餐数多;③报道反响较大,故主动提议与其堂哥等人前往深圳后续报道,但非要人。(6月27日,人民网)

真相总是要浮出水面的。

随着记者的调查,杨六斤并不像此前媒体报道的那么惨:他不是独居6年,而是25天;吃野菜当地居民常有,杨六斤只是吃得多一点。更重要的是,杨六斤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补助,还有低保及公益基金支持他。

哗然,舆论再次被掀翻了底。

爱心没有错、捐赠没有错、关注也没有错,毕竟杨六斤的生活境遇还是很值得我们这些泡在面包与牛奶的幸福窝里的人关注和帮助的。没有当地媒体的过度包装和放大他的悲情与苦楚,外界哪里能对杨六斤事件如此上心?而且,当我们发现杨六斤现象在当地已属群体性问题时,我们本想怒吼的嗓子却瞬间哑然了,或许内心的纠结更胜于对被失实报道的媒体的愤怒。

杨六斤身世堪怜,人们对其慷慨解囊、予以援助,本也无可厚非;作为媒体,以镜头呈现苦难,集结爱心,也确有着善意初衷。

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失实的新闻报道无论它是出于什么目的,对受众来说都是一种“欺骗”。如果“新闻失实”不引起社会的关注,不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那么将会导致民众从感观上对新闻报道真实性进行质疑,久而久之,国家喉舌这个能够引导社会舆论的强大功能就会丧失。

的确,在一些事件报道上,有些媒体出于市场化、功利化的目的,不顾事件真实本身,道听途说,夸张细节,误导社会舆论和“骗取”民众关注,甚至用扇情的情节取代理性的思考,用道德的判断代替国家有效解决问题的分析,这些都需要媒体自省,更多地变“诉诸感情”为“诉诸理性”。

更重要的是,面对失实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者及新闻主管部门更应该检讨——我们有还原真相的权利,可以发表评论,但决不能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更不能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利用传媒武器去影响舆论和司法公正!

从这个意义上,杨六斤事件留给我们的,不是单纯的500万善款的去向,也不仅是类似杨六斤群体今后的生活状况,更多的应该是有关部门如何有效监督好新闻报道,如何严惩失实报道者,如何让民众、社会舆论不再受“迷失方向”。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 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