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第一届毕业生,32人仅4人就业引发关注。近日,博雅学院迎来第二届毕业生,本科生揾工比例增加了一倍,毕业去向也更加多元化。 以就业论英雄是社会上评价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好坏的普遍做法,却未必适用于素有“高端冷艳”之名的博雅学院。恐怕该学院的办学目的也并非冲着高就业率去的,此前学院还曾高调喊出,一些课程设置就是有意与社会现实拉开距离。比如将拉丁语作为必修课,是因为“这些课培养静下心来读书的能力,拂去浮躁的风气,对今后做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过分关注“毕业生去哪儿”,可能不应是我们审视博雅学院教育模式的重点角度。 打“通识教育”牌的教育机构,博雅学院并非一个人在战斗,北大、复旦等国内知名学府都有类似学院。社会上还有不少打着这一旗号的社会培训机构,国人对于当前教育体制的反思已经落实在探索行动上是一件好事。这些特别元素丰富了当前教育模式,不仅是源自自身追求的独立探索,也符合主流教育体制致力改革的多元化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肯定“博雅学院们”的积极意义,并不意味着就要否定主流教育模式,只不过当下教育模式的过分同质化,亟待其他模式来调和平衡,博雅学院的意义正在于此。 前不久,一则新闻说有调查表明高考状元更喜爱金融等“赚钱”专业,另一则新闻则介绍了北大古生物专业的“一人毕业照”走红网络。我既认同前者不应被标签化解读,也赞同后者的独立坚持更值得社会鼓励。千军万马过木桥,太需要些新思维、新模式来分流了。 就像电影、音乐也有所谓的“实验派”一样,中国教育出现一些“实验派教育”搞搞新意思,善莫大焉。与其审视毕业生找工作的多了还是少了,不如研究博雅学院“实验”成色究竟如何:每学期主要课程只有3至4门,但包含大量阅读书目和读书报告;必修课程涉及拉丁语、书法、经典古籍等;学生忙于阅读和实践,自称比高三还紧张……从这些细节来看,博雅学生的生活确实与普通大学生迥然不同,能给大学生们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教育体验,博雅学院的“高冷”之路已经开了个好头。其实,很多百年学府尚且需要不断革新其教育方式,才刚刚迎来第二届毕业生的博雅学院还相当年轻,成败得失不必急着下定论。对这些敢于“不走寻常路”的探索者,社会还应多些鼓励和耐心,少些急功近利。 |
相关阅读:
- [ 06-24]衡水中学的喜报不是教育的荣耀
- [ 06-23]“不炒高考状元”关键要均衡教育资源
- [ 06-18]可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
- [ 06-17]“凌晨4点排队”凸显教育供求矛盾
- [ 06-17]“国学班虐童”折射教育监管缺位
- [ 06-17]有哪些父母愿去“戒网瘾学校”受教育?
- [ 06-17]野蛮教育于戒网瘾无益
- [ 06-17]有哪些父母愿去“戒网瘾学校”受教育?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