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不少带着二维码“身份证”的食品,号称可实现“全程可追溯”。然而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其中一些食品的价格比普通食品高出一倍,但二维码背后所传递的内容却非常有限,远远达不到“全过程可追溯”的标准。 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一些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试图通过二维码等新技术实现食品全程可追溯。按照企业宣传的说法,扫码便可知晓食品生产的地址、日期等相关情况,有的甚至还链接了生产视频,听起来确实“高大上”。科技改变生活,将二维码应用在食品流通领域的思路值得称赞,既有助于企业加强自身管理,也提升了消费者的安全感。从记者走访的情况来看,一些打上二维码的“高科技”蔬菜明确标出了包装时间、生产日期、企业电话、地址等信息,比起农贸市场中的“三无产品”,确实更可靠一些。 然而,作为不少商家宣传的核心卖点,二维码技术以及全程可追溯体系却并不像广告中描述的那么给力:记者扫描了15个二维码,仅有一个扫出了厂家的网站主页,其余要么弹出无法识别的链接,要么干脆就是乱码文本。不扫不知道,一扫吓一跳,原来号称高科技的二维码,大多只是个幌子而已。 说好的全程可追溯为什么实现不了?在我看来,厂家将原因归咎为成本太高只是托词。市面上号称能够实现全程追溯的蔬菜,价格比普通蔬菜贵出许多。消费者之所以愿意花高价,也就是看中了全程可追溯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蒙在鼓里的老百姓为“莫须有”的高科技买单,商家却没有兑现承诺。除了食药监等部门要好好核查一下这些食品的安全性以外,工商等市场管理部门也应该查查这些企业是否涉及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问题。 不少市民说,自己不会刻意去扫食品上的二维码。某种程度上,正是市民的大意给了不法商家钻空子的机会。食品安全关乎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购物买菜扫扫二维码既是对健康负责,也是对生产企业的督促。长远来看,二维码仍将是构筑食品全程可追溯的重要技术手段,只不过再先进的科技也需要企业拿出诚信经营的精神,才能让科技进步真正造福市民。今后有关部门还应加大打击力度,广泛收集市民投诉、举报,一旦发现有企业借助虚假二维码自抬身价,不妨向社会公布,让这些不讲诚信的商家亮亮相。 |
相关阅读:
- [ 05-16]最严食品安全法托住道德底线
- [ 05-16]食品安全最严处罚制度不能“单边”
- [ 05-16]“最严”食品安全法有赖更多参与主体
- [ 05-06]没有严惩就难有医药食品安全
- [ 04-01]谁来“看好”食品安全之“门”
- [ 03-19]食品安全当“社会共治”
- [ 03-10]直面食品安全让人更感安全
- [ 01-10]谁来监管跨国公司食品安全?
打印|收藏|发给好友【字号大中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91-87095151举报邮箱: jubao@fjsen.com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